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學霸”絕不是“漚”出來的
坊間確實流傳有這樣的說法:笨鳥先飛;熟能生巧;三更燈火五更雞;也不乏“頭懸梁錐刺股”苦學的先例,但有一點必須明白,“學霸”絕不是“漚”出來的。
據(jù)06-25半月談網(wǎng),“幼兒園大班已經(jīng)會100以內的加減法,簡單的英語問候”;“二年級下學期剛開課,班上超過一半的孩子已經(jīng)學完這學期的數(shù)學”“朋友的孩子初中物理已經(jīng)上了第四遍,每次考試成績90分左右,家長不滿意,現(xiàn)在又開始上第五遍,初三才上的化學已經(jīng)上到第二遍”……
如此“超綱學”“提前學”,“重復學”,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長時間的機械重復,更是一種低效的學習,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將時間和精力用于低效的重復,是絕對不會有好的效果的;而且提前學的內容因為不夠系統(tǒng)、全面,反倒令孩子養(yǎng)成了壞習慣,如握筆姿勢,發(fā)音等,糾正起來比教“零基礎”的學生更困難。簡單機械枯燥的重復學習,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對于這種機械枯燥的重復學習,有專家提醒,一旦孩子無法在以后的生活中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終身的事情,就會缺乏動力和毅力,長久下去會慢慢喪失對生活的熱情而變得麻木,最終陷入負面情緒和不斷失敗的惡性循環(huán)中。比如那位5年前,曾花費12萬元為孩子報了17個培優(yōu)班的武漢“著急媽媽”徐女士,當時讓5歲的兒子Jerry成了幼兒園小朋友眼中了不起的“神童”:他提前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知識。然而,升入小學后,Jerry成績卻不斷下滑,變得“中不溜秋”。
也許這就是在以后的學習中缺乏動力和毅力,對學習缺乏新鮮感,不再感到刺激,慢慢喪失對學習熱情的惡果。因此,“所謂學霸,就是早學幾年、多學幾遍”,不僅毫無道理,更坐實了“學霸”絕不是“漚”出來的斷言。
當然,在教育“劇場效應”的裹挾之下,“起跑線焦慮”可以理解,“擔心老師會不會因為大多數(shù)孩子學過,加快上課的進度,萬一我孩子聽不懂咋辦?”,也不無道理,畢竟誰都不愿意自家的孩子成為教師眼中的“累贅”.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無論班級里的孩子已經(jīng)達到了什么水平,教師都會堅持“零基礎教學”;另一方面做家長的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要動輒讓人“代辦托運”,自己置身事外作壁上觀,很多時候花錢并不一定“免災”,應該像14歲考入復旦的“神童”肖宇鶴的父親那樣,在陪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根據(jù)孩子自身條件量才培養(yǎng),方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問青紅皂白一通惡補,“流鼻血”事小,補壞了“身體”事大,因為學習不單單是多花時間的問題,還有肯下功夫和會下功夫的問題。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千萬別相信,“所謂學霸,就是早學幾年、多學幾遍”,“學霸”是學出來的,但絕不是“漚”出來的,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好“會學”的問題,更不宜動輒就將孩子送什么培優(yōu)班,自己的孩子都缺乏耐心去了解,別人更是隔著一層皮,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根據(jù)孩子自身情況有選擇的學。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學霸 出來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