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校園辣條禁令”治標更需治本
據甘肅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官方微信消息,“辣條”是高油、高鹽、高添加的調味面制即食方便食品,經常食用不利身體健康。為使青少年茁壯成長,現(xiàn)決定在全省所有校園及周邊200米范圍內,禁止銷售“辣條”。(3月17日新京報網)
“辣條”被人們稱為“五毛食品”,價格低廉、口味較重,添加劑多,刺激性大,正因如此,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但這些“五毛食品”往往來自于一些小食品作坊,這些小食品作坊又多處在一些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村莊,對它們的監(jiān)管較難,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隱患。
此次甘肅出臺規(guī)定,全省所有校園及周邊200米范圍內,禁止銷售“辣條”,正是認識到了這種“五毛食品”的危害性,是出于保護廣大學生的目的。而校園周邊的商店、攤販,對學生一直是“投其所好”,知道學生喜歡吃“辣條”,擺放的“辣條”品種花樣繁多,禁止校園及周邊200米范圍內賣“辣條”,就是一種“凈化”,是對食品安全隱患的清除。
不過,這樣的“禁令”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設定為學校及周邊200米范圍內不讓賣“辣條”,那些商店、攤販如果在“210米外”賣,照樣會有學生前去購買,“辣條禁令”的“威力”就會有限。另外,“辣條”的問題,不僅在銷售端,而在生產端,那些黑心作坊才是罪魁禍首。
也不能完全否定甘肅“辣條禁令”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辣條禁令”是對學生食品安全“排雷”,有利于加強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其本身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宣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辣條”等“五毛食品”的危害性,而校園及周邊是學生聚集的地方,叫停“校園辣條”,對于廉價問題食品泛濫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不能說此舉不能徹底解決“辣條”問題,就無視其能起到的正向作用。
“辣條禁令”邁出了治理問題小食品的重要一步,但也不能止步于此,要能“標本兼治”。除了“辣條禁令”,更需要加大力度整治小食品,比如取締問題作坊,加強對食品企業(yè)的日常監(jiān)管,對那些廉價問題食品要從生產源頭與流通環(huán)節(jié)都做到“全過程監(jiān)管”,最終讓“辣條”等問題食品不再危害學生食品安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食品 辣條 學生 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