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
專家:完全沒必要 只需重配體外設備即可
本報記者 付麗麗
實習記者 代小佩
這兩天,很多人在為26歲張家口小伙李明著急,原因是其在北京乘坐地鐵時不小心把人工耳蝸丟失了。據(jù)其姐姐發(fā)布的“緊急尋找人工耳蝸”啟事所述,其所佩戴的是澳大利亞耳蝸N6聲音處理器,大概價值20多萬元,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
人工耳蝸究竟是什么東西?一旦丟失,植入需要重新做開顱手術,事實真是這樣嗎?
外機丟失 植入體無需更換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設備,可修復聽障人士的部分聽力,分為依靠手術植入內耳的體內機,和通過耳朵外部佩戴的體外機兩部分。”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說。
至于人工耳蝸丟失需不需要做開顱手術,李永新明確表示不需要。耳蝸植入手術一般是在耳后做一個只有3厘米大小的切口,對孩子創(chuàng)傷也不會很大。而李明丟的是體外機,不需要重新做手術,只需要重新購買體外機并通過電腦進行匹配。
據(jù)李永新介紹,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3部分。耳蝸是內耳器官,將外界聲音由機械振動信號轉化為神經(jīng)生物電信號。如果耳蝸失去功能,聲音傳導到人們聽覺中樞的通路便會戛然而止,這樣的人便成了聾人。和助聽器不同,人工耳蝸不是讓聲音變得更響亮或清晰,而是繞過聽覺系統(tǒng)的受損部分,直接刺激聽覺神經(jīng),從而使失聰或重度以上的聽力障礙患者接收聲音。全世界已有許多患者植入人工耳蝸,其中約一半是兒童。
“人工耳蝸由植入人體耳蝸內的植入體和配套的體外機(聲音處理器)兩部分組成,植入體負責刺激聽神經(jīng),而聲音處理器負責采集聲音將其轉化成電信號,兩部分缺一不可。在體外機丟失的情況下,一般再驗配同品牌的聲音處理器就可以重新與原來的植入體進行匹配,重新聽見聲音,不需要再行手術。”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助理秘書長胡曉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體外機丟失只需要重新配備即可。國外人工耳蝸植入已經(jīng)有30多年歷史了,從沒有換體內機的案例。
“不出故障,植入體內的那部分一般可以終生佩戴。”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處長周麗君說。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主任余力生也表示,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不用開顱。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就是在耳后開一個小切口,在頭骨處磨一個小槽,然后將植入體部分放入并固定。“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在30至40分鐘內可完成一臺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一般來講,人工耳蝸做完手術后使用20年應該沒有問題。”
至于公眾關心的會不會出現(xiàn)不匹配問題,余力生表示,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型號對上就行。
“開顱”“20多萬”是對公眾的誤導
“丟掉外機再買一個即可,幾萬塊錢可以搞定。那些說再買要花20萬的,是瞎扯。”余力生提起這些很生氣。
據(jù)胡曉偉介紹,目前共有三家國外企業(yè)和一家國內企業(yè)獲得可用于兒童的人工耳蝸醫(yī)療器械注冊證,價格在8萬到30萬元不等,不含手術費。“捐助對象選國外還是國內設備,完全是自主的。相對來講,選國外的多一些,可能覺得穩(wěn)定性更好。”
至于李明丟失的耳蝸設備的價格,胡曉偉說,具體無法判斷。“報道中說需要開顱手術、20多萬等是對公眾的誤導,一點也不審慎嚴謹,易引發(fā)恐慌。”
“耳蝸丟失”事件為何伴隨“開顱”“手術費20多萬”等字眼?有自媒體就發(fā)文懷疑涉嫌炒作。記者就此多次致電啟事中所留李女士電話,但對方并未接聽。
“不知道為什么會用‘開顱’‘腦部植入’‘幾十萬’的說法。”周麗君表示不解,可能真的有小孩丟失耳蝸,但不該炒作。
對此,有在聽障領域工作的人士稱:“諸位不要擔心善意轉發(fā)有何不當。”他表示,雖說價格沒有網(wǎng)傳中那么貴,但對普通家庭而言,丟失耳蝸外機還是很痛心。
截稿前,網(wǎng)傳李明姐姐回應視頻中說:“如果你是想跟我確認信息是否屬實,請先不要打我的電話,因為我在等線索。不管21日能否找到,我們都會給公眾一個回復。”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人工耳蝸 外機設備 開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