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渲染“消費降級”是在“販賣焦慮”
背景: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發(fā)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引起一些人關注,與此同時,市場上方便面、榨菜、二鍋頭銷量上升。有人發(fā)表高論,說這是消費降級,因為經濟形勢趨緊,一些人缺錢,只好減少消費,吃的也差了。
新京報發(fā)表劉遠舉的觀點:數據并不支持這個說法。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了11.4%。國內旅游收入2.45萬億元,增長12.5%。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上半年化妝品類商品增長了14.2%,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整體增速。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了39.3%和37.8%,代表居民消費升級方向的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銷售同比增長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車(轎車)高了4.2個百分點。如果說榨菜、二鍋頭是消費降級的話,為何人們在看電影、出門旅游、美容、健身上花的錢多了,這難道也是降級?錯誤的判斷,源于一小部分人對真實中國缺乏認識,并由此產生的傲慢與偏見。一小部分城市中產口中的消費降級,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是升級。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記者去貧困山區(qū)采訪,看到一個小姑娘在吃方便面,很心痛地問,是不是爸爸媽媽出門打工,爺爺奶奶照顧不好你才天天吃方便面?小姑娘回答她:不是,方便面這么好吃,這么貴,哪里能天天吃呢?所以,認為榨菜、方便面、二鍋頭銷量上升是消費降級,不過是部分人的錯覺——他們以為自己的消費觀代表主流,卻沒看到更全面的社會消費能力圖景,也沒看到去掉濾鏡后復雜的市場面向。
小蔣隨想:在搜索引擎輸入“方便面銷量”,你會發(fā)現兩種不同的趨向。一種是“國內方便面銷量斷崖式下滑”,另一種是“方便面銷量5年來首次正增長”。在你感到矛盾困惑時,不妨扒一扒兩種說法的依據?!皵嘌孪禄钡膩碓词?,世界方便面協會(據查,1997年在日本成立,首任會長是方便面發(fā)明者安藤百福)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中國方便面需求量連續(xù)下滑,年銷量從462.2億包跌至385.2億包,跌幅達16.66%。“呈現回暖”的根據是,尼爾森數據顯示,2017年方便面行業(yè)市場整體銷量增長0.3%,銷額增長3.6%。不禁要問:大跌16.66%之后,小幅反彈0.3%,算是“驚天逆轉”嗎?銷量增長0.3%,銷額增長3.6%,是方便面漲價了,還是方便面的品質和價格一并升級了?結合上文,在全社會旅游、健身、化妝、電影等支出以兩位數高增的背景下,憑方便面、榨菜、二鍋頭銷量上升,就“斷言”消費降級,站得住腳嗎?必須指出,當下的職場競爭激勵,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還在漲,一線城市的房租在攀高,許多人的生活壓力確實不小。但要說許多人窮得只能吃方便面和榨菜,還有心思喝小酒,恐怕不符合實際(真正貧困的人,還消費不起方便面、品牌榨菜、二鍋頭,如果他們大量買這些東西,反而有脫貧跡象,是屬于他們的“消費升級”)??纯次⑿排笥讶ΓS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不時曬吃喝玩樂的照片。網上代購、海外購方興未艾,很多人已不滿足于國內的中低端產品,要通過海外購買檔次比國內品牌高、價格比行貨低的國外大牌。許多父母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才藝班,在教育投入上毫不吝嗇。簡言之,許多人感到壓力大,是出于渴望自己過得更好、對生活品質有更高的追求,而不是得過且過、將就湊合。在某種程度上,消費降級論是一種“販賣焦慮”,它缺乏客觀理性,試圖加劇“緊張氛圍”博眼球。廣大看客想想自己是不是比以前吃了更多泡面,新新人類想想自己換時髦電子產品的頻率,比人云亦云要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方便面 增長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