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3份宮廷檔案揭開嘉峪關清代大修秘史
新華社蘭州5月26日電(記者連振祥、王銘禹)史學界一直認為,嘉峪關最終修筑完成是在明代,但是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等單位最近從3份塵封的宮廷檔案中發(fā)現,清朝乾隆年間曾對嘉峪關進行大修,而且改變了城樓的一些結構,最終才形成了現在看到的關城模樣。
“這3份檔案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記錄了當時大修嘉峪關的情況?!奔斡P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長胡楊說,“這是現存的嘉峪關營建史料中未涉獵的,補充和完善了嘉峪關營建史的具體內容?!?/p>
由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與天津大學共同實施的嘉峪關營建史資料搜集整理工作近期啟動,天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了3份尚未利用的有關嘉峪關修繕的宮廷檔案,這3份檔案中有兩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件是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奏為查勘嘉峪關邊墻情形奏聞請旨事》,內附“改建嘉峪關關門圖”和“嘉峪關邊墻圖”兩幅奏片;另一件是《奏為估修嘉峪關城臺樓座工程銀數事》,第三件檔案藏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乾隆五十六年十一初二日《奏為查驗嘉峪關工程情形》。3份檔案由工部侍郎德成會同陜甘總督勒保對嘉峪關邊墻、壕溝進行了初步勘察后上報給乾隆皇帝的,乾隆皇帝批復“知道了,欽此”,原則同意二人提出的修繕原則與思路。
檔案顯示,乾隆五十四(公元1789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歷時四年的嘉峪關大修,花費白銀5萬余兩,對之前嘉峪關做了6處重要改變,將原為一間的關樓、東門樓(光化樓)以及重檐三間的西門樓(柔遠樓),統一改為面闊三間周圍廊三重檐歇山頂的形制;增大關門券基;東西城門券的形式也由外圓內方,改為磚券;東西月城城門洞由過木改為磚券;城堡頂由灰土改為海墁;城關東西兩側土墻、墩臺包磚;添安馬道門樓三座。
此前,史學界一直認為嘉峪關最終修筑完成是在明代,到了清代,長城的防衛(wèi)作用基本喪失,只是作為過往關卡,但這3份檔案卻記錄了乾隆年間的大型修繕改變了嘉峪關關樓結構,說明現在看到的關城最終定型于清代。
嘉峪關關城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始建于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目前整個長城沿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御體系。(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嘉峪關 檔案 大修 宮廷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