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歲”和“32歲”——臺灣表演工作坊見證兩岸交流30年
新華社上海12月6日電(記者許曉青)兩年來,制作演出了19臺原創(chuàng)劇目,上演238場,周均4場,進場人數(shù)近12萬人次,平均上座率77%……5日晚,在海峽兩岸享有盛譽的戲劇導(dǎo)演賴聲川攜夫人丁乃竺,在位于上海徐家匯的“上劇場”慶祝這座“賴聲川專屬劇場”誕生兩周年。
今年也是“上劇場”的母體——臺灣表演工作坊誕生32周年。“2歲”和“32歲”,賴聲川丁乃竺夫婦的表演工作坊“往來”兩岸,成為30年交流的親歷者。
1985年,臺灣表演工作坊創(chuàng)團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臺北市南海路的藝術(shù)館首演。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劇情前所未見的創(chuàng)意,在當(dāng)時的寶島臺灣引起轟動。時隔一年,《暗戀桃花源》橫空出世。
賴聲川與追隨他一直從事舞臺劇制作的丁乃竺,是臺灣文藝界公認的恩愛伉儷。《暗戀桃花源》誕生之初,就是在他們自家的客廳里排演的。
“而今,上海的‘上劇場’變成了我們家的客廳。”站在舞臺中央的丁乃竺說。
兩年來,眾多海峽兩岸知名藝人做客這座劇場特別舉辦的“丁乃竺的會客廳”及讀書會活動,講述的故事、分享的心情,大多與這30年間兩岸文藝界不斷深化交流有關(guān)。
表演工作坊創(chuàng)辦之初只是劇團,沒有專屬的劇場,因此往來兩岸主要是與大城市的各種文化設(shè)施相伴成長。對此,賴聲川一直覺得“不夠”,他希望“圓一個劇場夢”。
賴聲川回憶,常年在各地奔走,感覺自己就如同游牧一般,在走走停停之間,一直渴望尋求一種“家”的歸屬感。
2015年,賴聲川的“夢”化為現(xiàn)實。這座專屬劇場坐落在上海市徐匯區(qū)美羅城商場5樓,2009年起籌建,包含一個劇場和一個排練廳,劇場可容納600余名觀眾。
他為這座劇場命名為“上劇場”,“上”字不僅代表上海,也被他譯為英語“Above”。從一開始,他就希望能把“超越舞臺本身的精神意義”帶給觀眾。
兩年來,“上劇場”復(fù)排了臺灣表演工作坊的諸多劇目,如《愛朦朧、人朦朧》《冬之旅》《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一夫二主》《彈琴說愛》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劇場”還將在兩岸及海外公演近10年的話劇《寶島一村》“請回家”。
今夏,眾多大陸觀眾涌入“上劇場”重溫《寶島一村》,不少人是2009年這部話劇赴大陸“破冰演出”時的“老觀眾”。有人告訴劇組,看一次哭一次。
《寶島一村》凝聚了半個多世紀(jì)的兩岸鄉(xiāng)愁,從“老趙家”“小朱家”“周寧家”等1949年赴臺落戶的眷村家庭講起,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為了這部作品的大型舞臺裝置能夠進駐“上劇場”這樣的中型劇場,賴聲川頗費腦筋,悉心設(shè)計。
賴聲川說,進入2018年,這樣的“回家式”大型演出還將繼續(xù),另一部賴聲川經(jīng)典作品《如夢之夢》也將以8小時的長篇巨制挑戰(zhàn)“上劇場”相對狹窄的側(cè)臺候場區(qū)。
丁乃竺透露,將這一部部經(jīng)典作品請回“家里”演出,不是兒戲,而是籌備多時。比如《如夢之夢》早在一年前就開始策劃“上劇場”版本。此外,賴聲川的兩部新作《隱藏的寶藏》《雕空》也將在2018年亮相。
不知不覺中,臺灣表演工作坊花了兩年時間,還在上海培養(yǎng)了一支“上劇場”專屬的青年演員隊伍,他們中有的是原創(chuàng)音樂劇《戀戀香格里拉》的主唱,有的擔(dān)綱復(fù)排的“我們說相聲”系列相聲劇。到明年3月,還將有一批散落在大陸各地的《暗戀桃花源》民間演出團體,集中到“上劇場”舉行大匯演。
在兩岸觀眾和文藝界人士送上的生日祝福中,賴聲川和丁乃竺為“上劇場”許下新的愿望。他們覺得,“上劇場”還只是一個“牙牙學(xué)語的小嬰兒”,希望以綿薄之力為兩岸的舞臺藝術(shù)不斷耕耘,“種”下更加美好的未來。(完)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臺灣表演工作坊 見證 兩岸交流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