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上海有沒有相親價目表?記者“臥底”兩大相親圣地
在上海的“相親界”,吳松(化名)幾乎算得上是第一代“網(wǎng)紅”。5年前,時年30歲的安徽小伙子吳松,在上海的一場萬人相親大會上“一舉成名”。他想出了一個新花招,以加粗加大的“聰明”和“老實”字樣自我推廣,字下是QQ號碼。照片盛傳網(wǎng)絡(luò),聊天軟件的彈窗新聞里有他,報紙的版面上有他,他還成了一部名為《上海愛情故事》紀(jì)錄片的主角之一。之后,上千位女孩發(fā)來的“好友申請”,排著隊地出現(xiàn)在他的電腦屏幕上。
可吳松至今單身,且他依舊在相親。細(xì)算來,他已相親12年。如今,他把各種“篩選條件”視為“條條框框的東西”,認(rèn)為它們并不能建立起感情基礎(chǔ);要找到愛情并最后走入婚姻殿堂,“相親不是捷徑”。
而反觀最近,一張“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在網(wǎng)上瘋傳。“價目表”上,以未婚男女的長相、房、車、收入、戶口、學(xué)歷等,將人群分為頂配、高配、標(biāo)配、低配、簡配和不考慮;頂配無非高富帥和白富美,可“女博士”竟是“簡配”,“屬羊”的女性被列入“不考慮”之列……
實際上,大可不必當(dāng)真。相親是個老話題,隔三岔五便成為熱點。傳統(tǒng)觀念、功利心和毫無門檻的戀愛,在當(dāng)下的中國,總在沖突和碰撞中尋求和解之路。可喜的是,無論“價目表”多么甚囂塵上,被一葉障目的人總是少數(shù),隨著時代進(jìn)步,相親或為孩子相親的人們,更趨溫和理性——這也是身為90后的女記者,數(shù)次探訪人民公園和虹口公園相親角,既為采訪,也“為自己相親”的所見所感。
【“價位”之外】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2005年起,成了由未婚男女家長自發(fā)形成的熱鬧之處。一到周末,中老年人小板凳、帶好干糧和水,舉著牌子、撐著雨傘,在公園小徑上擺上子女的“條件”,靜候佳婿賢媳,一坐就是一天,這十多年來數(shù)不清多少故事。
7月30日,周日一大早,相親角滿是人。堅守兩年有余的蔡阿姨卻說“人不多”——“天氣熱了,人家不高興出來。我今天9點到的,還能在遮陽棚下面找到位子,放到平常這塊地方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比粼谕?,早上6點就有人來搶位子。老張便是6點來的,搶到了一處“黃金席位”,從人民公園5號門進(jìn)來,稍一張望,就能看到他的攤位。當(dāng)日天氣很快驗證了老張的英明之處。兩場陣雨,在外躲避不及的家長們擠進(jìn)遮陽棚下,帶來的各種資料都沒了施展的場所。
7月30日,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的涼棚下,站滿了為孩子相親的家長。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上海 相親價目表 記者“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