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媒體莫染“浮躁病”
當下,新媒體發(fā)展,融媒體時代到來,時效性之于新聞媒體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放大。過去,今日事明日見諸媒體,已經(jīng)是最快的速度;而如今,上一秒發(fā)生的事,若下一秒還未推送至讀者面前,那似乎就已經(jīng)過了保質期。媒體行業(yè)的競爭在加劇,不少媒體也因此染上了“浮躁病”,以下試舉幾點。
第一,不辨真?zhèn)螕屝侣劇!疤煜挛涔Γ觳黄啤保@正是當前不少媒體引以為傲的“絕技”。一個新聞事件發(fā)生了,各家媒體蜂擁而上,待不及明辨事實真?zhèn)危认鹿P為強。更有快意者,索性復制粘貼,記者不到現(xiàn)場,甚至連確認的電話也不用打一通,發(fā)送鍵一點就是一條新聞。殊不知,真相往往被這種要命的緊迫感遮蔽。這樣的新聞報道,近年來并不少見,一些社會關注的事件,在媒體操之過急的定論中出現(xiàn)一輪又一輪的反轉,輿論的走向也像過山車,高高低低起伏不定,公眾的情緒更被忽悠得找不著北。
第二,斷章取義造新聞。曾經(jīng),標題黨幾乎代表了媒體斷章取義的極致之舉,一個完整的新聞事件、一段新聞當事人的言論,被媒體三下五除二剪裁一番做成標題,方能吸引讀者的眼球。但現(xiàn)在,斷章取義之舉顯然已經(jīng)不再囿于標題黨了,整個新聞事件或整段言論,都可能被一些媒體別有用心地偏取一隅,從而使報道與事實差之千里。特別是在涉及名人、明星的報道中,此種風氣尤甚。名人、明星本來就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可謂自帶流量,如若這些人再出驚人之語,則自然會成“霸屏”熱文。一些媒體正是基于這樣的邏輯,不顧語境,“剪刀手”隨意一裁,即成就一篇奇文,殊不知,這種做法既歪曲了說話人的本意,也往往誤導了公眾的判斷,對大家都造成了傷害。
第三,偏愛八卦沒新聞。娛樂八卦甚囂塵上,已經(jīng)是當下社會頗為關注的問題。前不久,管理部門責令一些網(wǎng)站關閉了一批渲染演藝明星緋聞隱私、炒作明星炫富享樂、低俗媚俗之風的賬號,但八卦泛濫的現(xiàn)象仍然廣泛存在,一些賬號狡兔三窟,在這個平臺被查封了,在另一個平臺又冒出來了。明星的私生活不僅占據(jù)了一些媒體的首頁,甚至還成了一些所謂媒體人要挾、勒索和敲詐明星的工具,“狗仔隊”成了頗有話語權的職業(yè)——“我有你的照片,你若不給錢,我就曝光;你若給錢,萬事好商量。”如此邏輯已被行業(yè)內外所熟知,實在是媒體和新聞從業(yè)者的恥辱。
凡此種種,媒體行業(yè)的浮躁癥候皆有因可循。社會轉型期,人人都在追求效率,而新聞媒體可以說是最能體現(xiàn)效率至上的行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進一步放大了效率對于媒體的重要性。今天,握著智能手機的人們已經(jīng)等不及在第二天的報紙和電視上看到前一天的新聞了,同樣一條新聞,誰先發(fā)、誰后發(fā),或許就意味著誰的用戶更多、誰的受眾會變少。而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用戶和受眾的多寡,則意味著媒體效益的高低。這也就是為什么會有一些媒體愿意鋌而走險,為了搶奪收視率、點擊率,不惜搶新聞、造新聞、追八卦,即使新聞失實、導向失途也在所不惜。
但經(jīng)濟效益并不是媒體追求的全部。在任何時代,真實才是新聞的生命力所在,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傳播社會正能量,當是責無旁貸的義務。利益面前,媒體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祛除“浮躁病”,方能擔得起社會期許的信與真。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媒體 新聞 浮躁病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