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怎么看朋友圈“三天可見”:減少對自己的羞恥感
“三天可見”更受關注
無論是只展示半年,還是選擇展示最近三天,甚至是徹底關閉朋友圈,都是一種改變。以上兩種情況,是主動讓自己變得低調(diào),不想被過多人關注。但還有人,想靠這一“風吹草動”,引起別人的注意。
“如果你設置了三天可見,那么關注你的朋友一定會來問你,為什么只展示三天,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兒了?”28歲的陳婷是一名空姐,這是她的經(jīng)驗。
陳婷性格比較張揚,是朋友眼中的“叛逆女孩”,異性緣一直很不錯。三年前和男友分手后,她渴望一段穩(wěn)定的戀愛關系,更希望從已經(jīng)認識的男性朋友中,尋覓出一位可以發(fā)展感情的真命天子。通過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她成功喚起不少人的好奇和猜測,對方要么主動詢問近況如何,要么下意識留意陳婷每一條朋友圈內(nèi)容。陳婷說,朋友圈三天可見,在她的姐妹圈中非常普遍。由于每次發(fā)布的都是最新圖片,大家看到的也都是她們最新最美的一面。用她的話說,朋友圈的內(nèi)容很多很雜,有時信息缺失一點,反而成為一種珍貴,這種留白體現(xiàn)出了新意。
記者手記
為什么是三天可見?
朋友圈是用戶的“自留地”,怎么使用都是個人權利,別人無權干涉。但“三天可見”這個新功能卻讓人納悶,為什么是三天可見,不能是四天可見,或者一個星期可見呢?
或許,三天就是個虛數(shù)吧!畢竟,我們都卷入信息泛濫的浪潮,每天都處在有意無意將暴露隱私的社交生活中。有了這樣一個機會,可以決定自我暴露的程度,當人感覺不舒服,心情不美麗,需要和他人保持距離時,按下“開關鍵”,就開啟了自我調(diào)節(jié)模式。
這個模式很輕巧,它讓我們短暫地長舒一口氣,獲得避風港般的慰藉。但矛盾的是,我們有權改變朋友圈展示天數(shù)了,就以為能改變自己嗎?
我們設置“三天可見”,無論出于怎樣合理的目的,其實都關閉了一個通道,一個用來面對自己真實情緒和狀態(tài)的通道——我們或許要靠發(fā)朋友圈來宣泄情緒,但“宣泄情緒”是化解矛盾面對問題的辦法嗎?或許只是心理上的逃避。當我們對他人設置“三天可見”,或者你熟悉的朋友只展示三天的內(nèi)容時,你是否會對自己,對他人感到一種失落?
所以,如果我們擔心信息的過度分享,可以不去發(fā)布泄露隱私的內(nèi)容;如果一些人真不適合窺探你的生活,你該有勇氣去屏蔽他;如果我們渴望受到他人關注,也不必靠在網(wǎng)上打扮出一個精致的自己。這樣看來,對他人三天可見,也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
本報記者 張驍 李環(huán)宇
編輯:梁霄
關鍵詞:朋友圈 羞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