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點贊不該跑偏
在很多時候,點贊僅僅是禮節(jié)性的客套,甚至可能是被動行為。這種含混不清的表達,會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零碎、模糊。一旦點贊被賦予太多“贊賞”之外的含意,反而成了一種包袱
網(wǎng)絡終究是一個虛擬世界,點贊者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從、一味刷存在感;被贊者也不必過于把“贊”放在心上,更不該因為少了別人的點贊就產(chǎn)生怨念、胡亂猜疑、自尋煩惱
最近,筆者瀏覽微信,發(fā)現(xiàn)一些好友相繼關閉了朋友圈。問其原因,一位朋友說:“以前,我的微信好友以同學為主,大家只是發(fā)些生活照片,交流一下生活狀態(tài),比較隨性。現(xiàn)在,跟越來越多的領導、同事、客戶加了微信,在朋友圈里點贊,就變得很費心思。比如,上司轉發(fā)的某養(yǎng)生秘笈明明是謠言,可眾多同事仍為其點贊,你好意思不點嗎?公司新推出的營銷方案,對其內(nèi)容你并不完全了解,可其他同事都接連轉發(fā)并頻頻點贊,你不點贊,是否顯得另類?如此拿捏不定,考慮再三,‘眼不見為凈,心不念則安’,還是關掉朋友圈更省心。”
因不愿意為他人點贊,干脆關閉微信朋友圈,這個做法也許有點“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人對微信態(tài)度的轉向。
本來,朋友圈是一個好友圈,作為一種無聲的情感表達,在朋友圈里點贊,其本意是認同、贊賞、鼓勵,有助于加深“好友”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但現(xiàn)今,隨著微信用途的工作化,越來越多的“好友”變?yōu)樯纤?、同事、客戶甚至剛認識的人,原本是分享個人生活的朋友圈,儼然成了“工作圈”“職場圈”“生意圈”。一旦打破了公私界限,朋友圈不再被“好友”待見,也就不奇怪了。
實際上,在網(wǎng)絡社交的特殊語境中,微信朋友圈里的“贊”,早已超出其最初的符指意義,成了一種幾乎能表達所有態(tài)度的符號:有人看到朋友喜結良緣而點贊,看到朋友與伴侶分手竟也點贊;有人換新工作會被點贊,換個發(fā)型同樣也會被點贊;有人看到朋友大病初愈點贊,看到朋友違章停車受到罰款也隨手點贊……這樣一來,就讓原本值得珍視的“被贊”變廉價了。隨著朋友圈打破公私界限,還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功利色彩:有的下屬每逢上司發(fā)帖必點贊,有人利用點贊跟同事套近乎,有人甚至根據(jù)點贊來劃分自己在單位里人際關系的親疏。如何在朋友圈里點贊,已經(jīng)成了一個有壓力、難擺脫的包袱。
應當承認,每一個“贊”,背后都有一位真實存在的關注者,但這種關注并不一定可靠。在很多時候,點贊僅僅是一種禮節(jié)性的客套,甚至是一種被動行為。這種含混不清的表達,只會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零碎、模糊。不客氣地說,從最初的私密記錄和分享,到現(xiàn)在給同事、上級點贊,幫公司“拉粉絲”,為“萌娃”投票,微信的一些功能已經(jīng)“跑偏”。與其用“點贊”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別人的關注或者尋找自己的存在感,還不如打幾個問候電話、來一次當面聚談更好。通話或許時間不長,也無華麗詞藻;聚會或許時間短暫,缺少美酒佳肴,但那份真實的感覺,遠比“點贊”這個心形的符號顯得實在。
網(wǎng)絡終究是一個虛擬世界。對朋友圈的使用,不能偏離其私人屬性,在朋友圈里點贊,應把握有限、有度、有用的原則。正確的“點贊”,是在合乎語境的情況下,通過“點贊”這一社交符號來促進雙方交流和情感溝通。一方面,要學會獨立思考、理性處世,既充分表達自我,又考慮他人感受。點贊者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從、一味刷存在感;被贊者亦不必過于把“贊”放在心上,更不該因為少了誰的點贊就心生怨念、胡亂猜疑、自尋煩惱。另一方面,要學會注重使用復合型交流方式,實現(xiàn)虛擬世界中的“點贊”與現(xiàn)實中面對面互動的結合。同時,相關部門和微信平臺應加強監(jiān)管,努力掃除盲點,不給虛假宣傳、廣告推廣者可乘之機,避免虛假承諾、玩文字游戲等亂象。如此,才能讓點贊有意義,大家也能活得更真誠、更輕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點贊 朋友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