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掛”制度不如“抓”制度
某單位花了幾萬元錢,讓廣告商精心設計裝潢了各種制度牌匾,掛在會議室、各辦公室和走廊過道的墻上。相比以前舊的簡易制度牌,這些新制度牌金屬框、布絨底、雕版字,不但金碧輝煌,非常氣派,而且顏色風格各異,好似書畫攝影展覽。(5月8日《人民日報》)
這種“掛”制度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不少政府機關部門為了明確基本辦事流程、公開內部管理制度等,全面實現(xiàn)了“制度上墻”。這種方式確實有利于強化單位管理,也有助于干部群眾在“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反復學習、重復記憶之下,實現(xiàn)制度的入腦入心。但說來也怪,“制度上墻”不但沒能得到廣大群眾認可,甚至還有人對其嗤之以鼻,緣何如此?
裝裱奢華、風格特異固然是群眾“誤會”的一個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只怕還在于制度有了,執(zhí)行力沒跟上。一些機關單位依然停留在“掛”制度層面,似乎“掛”了制度,風氣就能煥然一新、勁頭就能為之一振、發(fā)展就能步調一致,于是很注重這種“虛功”,即便強調貫徹、落實也大多停留于口頭、會議,時間不長便拋之腦后,至于落實的結果如何更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制度印刷得再好看,也終究會有泛黃的時候;制度裝裱得再精致,也終究會有看膩的一天;制度懸掛得再高、再齊整,也終究會有被無視的可能。所以與其重視制度的美化、裝裱、懸掛,不妨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到實實在在地“抓”落實上來。
要給制度裝上“牙齒”,讓制度的力量充分發(fā)揮出來,讓每一項制度從出臺伊始便能“五臟俱全”,具備科學的人力配套、物力支持、財力保障,讓制度的效用最大化,否則制度將會“寸步難行”;要給制度夯實“基座”,讓每一名制度的直接落實者、間接相關者都能接受全面的培訓、現(xiàn)場的模擬、具體的實踐,將所有“人為性”的缺陷及時遏制在苗頭、消除在根基,確保“抓”制度的過程中不出問題;要給制度設定“導航”,不論是制度的執(zhí)行、進展、成效,還是來自執(zhí)行者、群眾的反饋,都要有效收集、妥善監(jiān)控,制度自身有不足,就應細化完善、補齊“短板”,制度存在錯誤、過了實效,就當迅速更新,或及時廢除。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制度 落實 裝裱 制度上墻 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