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罕見病,一個與責任有關的沉重話題
曾經,一場明星接力式的冰桶挑戰(zhàn),讓國人知道了一種名為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又稱“漸凍人”)的罕見病。“罕見病”這個醫(yī)學專有名詞也因此進入尋常百姓的視線。除了“漸凍癥”,罕見病還有許多種:“瓷娃娃”(脆骨癥)、“月亮孩子”(白化癥)、“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苯丙酮尿癥)……這些聽上去有點浪漫的名字,背后連接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痛苦的生命。(4月9日《中國新聞網》)
既為罕見,意指涉及群體偏少,且所患病癥在日常極其難見。有鑒于此,無論從認知,還是機制,都處于極為滯后的狀態(tài)。只有當罕見病患者越來越多,累積成相對龐大的群體后,其背后的酸楚與艱辛,才逐步被外界所認知和接受,一場馬拉松式的治療過程,對家庭是一種折騰,對社會也是種沉重的負擔。
罕見病患者很少,然而病種卻極其龐大,目前累計發(fā)現(xiàn)的7000種罕見病中,有特效藥可治療痊愈的還不足1%,因為患者數(shù)量不多,藥品生產廠家很難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資金做研發(fā)。事實上,不光藥品的研發(fā)如此,即便是對罕見病的認識和治療也處于落后的層次。由于罕見病的受眾較少,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其家庭,都對其缺乏最基本的認識,他們的訴求未能獲得重視,權利絕對弱化;與此同時,由于罕見病所具有的呼聲太小,群體的訴求力量不足,也讓公共政策的介入度不夠,干預機制的配套性極其匱乏。
涉及群體雖小,然而對個體和家庭的影響卻極為深刻。通常情況下,一個家庭若有人不幸患上了罕見病,要么因為治療費用過高,而處于因病致貧的困境;要么則因為治療的過程極為漫長,對家人的身體與心靈都是一種巨大的折磨,如果沒有極強的責任感就很難堅持下去。罕見病對一個家庭所帶來的傷害具有致命性,若非個人難以體驗到其間的酸楚與掙扎。面對如此沉重的話題,若沒有人本情懷作為基礎,罕見病所帶來的個體之痛無以抒解,內心之憂無從寬釋,權利訴求也無以獲得積極的回應。
產生罕見病的本質在于基因缺失,有效避免和遏制的出路,還得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一者,從醫(yī)學角度來說,罕見病源自人的基因缺陷,發(fā)病風險潛藏于每個社會成員自身。作為一種遺傳病,罕見病的產生或許無法根除,不過卻可以有效的預防。最簡單的辦法則是關口前移,若能及時確診給予遺傳咨詢或產前診斷,就可以減少基因缺陷的誘發(fā)因素。做好婚檢、嬰兒的早篩、干預等措施,則具有基礎性作用。因而,無論是結婚時的身體檢查,還是生育前的基因缺陷檢驗,都離不開每個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者,罕見病的防治屬于公共健康的范疇,理應在政策上進行補強。一方面,在罕見病的介入上應當提前,在對罕見病整體情況進行流行病學的摸底調查的基礎上,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機制,以提高預防和應對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罕見病的治療應當納入醫(yī)保的范圍,以公共財政兜底的方式,為罕見病患者的治療提供保障,最大程度解決罕見病患者家庭的后顧之憂,避免制度性忽略。
三者,對罕見病的防治,應當調動整個社會資源來支撐,“醫(yī)學的孤兒”不能成為“社會的棄兒”。罕見,并不意味著無關。個體的之事,其實也是社會之事、大家之事、公眾之事。因為一方面是權利的平等性原則,另一方面是基于權利的對等性風險,誰能保證你不會成為“罕見的下一個”。因而,看待和處理罕見病患者的權益,不能僅從弱者救濟的原則去看待,更不能充當功利的經濟人,而應從最基本的人倫與人文上去對待和處理,在解放了思想和厘清了導向之后,才能充分調動一切社會資源來支撐,用“社會之力”去解決治療無力的尷尬。
罕見病,一個與責任有關的沉重話題。此間,既有個體之責,也有社會之責,更有國家之責。唯有真正把責任扛在肩上,才會心中有畏,心中有戒,心中有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罕見 沉重 病, 責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