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雙勞動者的手引發(fā)一場對“中國制造”的熱議
在生產(chǎn)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今天,為什么不能用車床代替人工?老周的付出和傷痛是否值得,是否說明中國制造技術尚不成熟?網(wǎng)友展開熱議。在@國資小新 評論區(qū)中,一些具有專業(yè)知識背景的粉絲給出了答案——
“能達到手工精度的機器無法自動化,自動化的機器往往達不到老師傅手動精度?!?nbsp;
“鉗工的工作是機器代替不了的 有些零件用機器是達不到那個精度要求的 就靠這雙手。”
“很多技術要求,機器做不到,去看看大國工匠就知道了?!?nbsp;
“最精密的機床一定是手工處理過的。”
“日本新干線的整流罩就是用錘子一點點敲的。還有各種戰(zhàn)斗機的雷達罩也是要用手來繞的。”
“飛機火箭發(fā)動機的噴口,也是高級焊工手工焊接制作的。”
“在飛機制造中,有些基礎性的工作即便現(xiàn)代化機械再發(fā)達,也需要手工打磨程序。而且,老周切割的材料,很多也用于轉包生產(chǎn)的波音737平尾。所以,在飛機制造中,手工并不代表落后,也不代表不安全。”
為什么不能戴手套進行防護?老周說,切下來之后去毛刺一定要用砂輪機,但根據(jù)操作規(guī)范,使用砂輪機這樣的旋轉設備是絕不能戴手套的。一旦被卷進去,容易造成事故。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供圖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供圖
老周進入民機行業(yè)40年,切材料切了20年,明年即將退休。眼下,他最牽掛的就是C919。
編輯:梁霄
關鍵詞:勞動者 中國制造 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