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時代在變,回家的心不變
年味愈發(fā)濃厚了。《中國青年報》刊發(fā)了一篇題為《春運列車載著兩個時代:你坐了高鐵,有人連臥鋪都沒見過》的文章,從列車乘務(wù)員視角揭示時代變遷,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春節(jié)期間,回家是每個人不假思索的選擇。吃年夜飯、陪家中老人、走訪許久不見的親戚朋友,是中華民族亙古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對于每個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他們并不需要任何理由。時代在變化,人們對于文化、血緣和土地等問題的思考愈發(fā)深入。有的學(xué)者甚至提出“春節(jié)不必執(zhí)意回去”的觀點,在他們看來,不顧一切地融入千軍萬馬般的歸家大潮,既折騰自己,也浪費公共資源。這些觀點在學(xué)理上或許能夠獲得支持,可在現(xiàn)實中,人們未必會作為回家與否的參考。對于一年工作終有所獲的人,他們對回家充滿期待,且不提衣錦還鄉(xiāng)的榮耀,終于可以用賺到的錢改善父母、妻兒生活,還有什么比這更溫暖心腸的呢?然而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一年在外奔波,他們同樣付出努力,可由于諸多原因,夢想破滅了,斗志受到挫折,他們還未回家便開始顧忌各種難堪和自卑。
上面提及的那篇文章舉了這么一個例子:在擁擠的回鄉(xiāng)火車上,一名農(nóng)民工笑著對周圍剛結(jié)識的朋友說:“今年包工頭給錢了,可以過個好年了。”回家之路可能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滿載豐收的喜悅,對于另一些人可能更意味著心酸。可饒是如此,為什么他們依然無怨無悔地奔赴在回鄉(xiāng)的路上呢?因為有親人在、有牽掛在、有思念在。在親情面前,男人可以放下尊嚴,痛快哭泣;女人可以放下矜持,盡情地紓解煩惱;老人也不必擺出世故的模樣,大可自陳焦慮與不安。命運的順遂與否,與外界的所謂大勢無關(guān),對一個家庭而言,命運就是你和我,沒有比兩個長久不見的愛人相見更幸福的了,也沒有比重逢、相見從此不再可能更為殘酷的了。有人說,春運讓中國人的生活仿佛鐘擺一般,準點回家。其實,一列列火車載著的無非是一顆顆時不我待、生怕留下遺憾的心靈。
近日有這么一則新聞,說由于父母催婚、逼婚嚴重,許多年輕人都租男女朋友回家過年,似乎對于年輕人而言,回家是件不勝煩擾的差事。對春節(jié)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缺乏儀式感和吸引力的抱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種種跡象似乎表明春節(jié)已失去吸引力,甚至失去存在的合理性。但只要觀諸現(xiàn)實,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擔(dān)憂實無必要,一年離別釋放出來的張力足夠填滿短暫的假期,無論存在多少抱怨、嘮叨,沒有比看到親人那一刻的心安釋然更舒坦的了;即使儀式感再強、活動再豐富,也比不上大家團聚一起,天南海北地聊過去、談未來。從普通火車到四通八達的高鐵,時代確實發(fā)生了變化;從綠皮車中喧鬧、嘈雜的氛圍到高鐵上的靜謐,也著實反映了人生精神面貌的變化,可人們懷揣的那一顆思鄉(xiāng)的心從未變過。
希望奔波在路上的游子都能順利回家,放下心理負擔(dān),和家人、朋友分享一年的酸甜苦辣,讓自己緊張的心好好放松,過一個舒心快樂的新年。
編輯:劉小源
關(guān)鍵詞:回家 時代 春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