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她的祖父母家同時寄養(yǎng)著幾個男孩。男孩的鞋帶開了,祖父母會幫他們系好,但沒人管她。同在一起吃飯,男孩吃肉吃面條,她只能喝白粥。她還必須承擔更多的家務。
2014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全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群體研究”課題組開展了一項調(diào)研,共調(diào)查四至九年級留守兒童4533人,其中52.6%是女孩。
調(diào)查顯示,36.4%的女童在家經(jīng)常干活,比男童高9個百分點。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有35.2%的要照顧弟妹,比留守男童分別高25.9和14.7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感到孤獨的留守女童為42.7%,不僅高出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課題組成員張旭東副研究員認為,農(nóng)村家庭中傳統(tǒng)的角色期待和性別分工模式過早地傳遞給了兒童,女童早早開始操持家務,分擔勞動負擔。這給留守女童帶來了更多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與父母外出帶給她們的心理影響疊加在一起。
在安徽調(diào)研時,她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公立學校女童多,而收費較高的私立學校男童多。她猜測,這是重男輕女的體現(xiàn)。
“重男輕女,在我們調(diào)查的所有村子都極其嚴重?!比~敬忠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皼]想到到今天還這么嚴重。”他的團隊在國內(nèi)不少地區(qū)調(diào)研過,從中明顯看到,這些人對未來的希望還是放在男嗣身上。
他說,留守女童則因性別的原因產(chǎn)生更多的勞動負擔,甚至承擔“逆向監(jiān)護”的職責。一個家庭里的男孩可以進城跟父母在一起,女孩則留在家里,洗衣做飯,幫家里干活,甚至照顧家里的老人。
一位匿名用戶在問答社區(qū)網(wǎng)站“知乎”上傾訴,自己7歲開始煮飯,人還沒有灶臺高,踩在板凳上踮著腳炒菜。早起煮飯喂豬洗碗后再去上學,中午回家煮飯,晚上割完豬草再煮飯,經(jīng)常沒有時間寫作業(yè)。作為一個女孩,“就像一個隱形人一樣在家里生活”,多干活,少說話。
雖然已經(jīng)16歲,云南女孩陳娟的個頭只相當于城里10歲的女孩。她剛上小學六年級。因為她有一個小兩歲的妹妹,家里人就讓她“等”著妹妹一起上學,也為了能幫家里多干幾年活兒。
從懂事起,陳娟便承擔了家務活,她要揀柴、為祖父母做早飯、照顧弟弟妹妹。放學回來后要照顧弟弟。弟弟妹妹一旦生病,她就沒法去上學。
甘肅的王運好則比同齡人早兩年上學,當時她的父母急著外出打工,為了不給家里的老人增添麻煩,父母托關系把未滿學齡的她送進了學校。
同學們從沒見過她的父母,一個淘氣的男生竟造謠說,她爸爸因為吸毒被抓到監(jiān)獄里去了。
多年后,王運好依然記得這件事情的沖擊。雖然班主任讓那男生當眾向她道歉,可她突然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了,開始刻意回避與父母有關的話題。
陳娟5歲起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孩子的不同——她的父母不在身邊,親子溝通依靠每個月一通最長幾十分鐘的電話維系。想他們想得特別厲害時,她也會在電話里哭,媽媽總是安慰她說,過年就回去了。
而每到春節(jié),父母回家,她光顧著高興,忘了想對父母吐訴的委屈,等他們走了,那些委屈又回來了。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