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患寡而患不均 是精準扶貧的“攔路虎”
也有一些地區(qū)在扶貧中仍固守“有福同享、利益均沾”的老一套,導致精準扶貧難以“落地”。這不僅違背“扶貧貴在精準”的指導精神,也弱化了扶貧效果
將精準扶貧落地難的原因推到精準識別頭上,看似言之鑿鑿,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執(zhí)行不力找托詞,既難以服人,也不符合實際
嚴格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對扶貧對象精準施策。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徹底打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舊觀念,從干部狀態(tài)和作風抓起,建立一支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善啃骨頭的基層干部隊伍
隨著精準扶貧的扎實推進,各地瞄準扶貧對象重點施策,許多貧困地區(qū)面貌有了巨大變化。然而,也有一些地區(qū)在扶貧中仍固守“有福同享、利益均沾”的老一套,導致精準扶貧難以“落地”。這不僅違背“扶貧貴在精準”的指導精神,也弱化了扶貧效果。
記者在基層采訪就發(fā)現(xiàn)過荒唐的例子。有一個貧困村,去年用扶貧資金買了一批扶貧羊,結(jié)果分配時全村人手一只,剩下的又6人合分一只,唯恐分配不公引發(fā)矛盾。結(jié)果僅大半年時間,這些羊就被村民們賣了一多半,基本上沒起到扶貧效果。
無獨有偶。呂梁山區(qū)某貧困村今年政府扶持了兩批肥料,也基本上是平均分配,唯一的差別是肥效不同。有機肥效果差一點,就給貧困戶少分一點;復合肥效果好一點,就給貧困戶多分一點。連村干部都坦言,其實沒多少差別,更談不上對貧困戶重點施策。
對于類似情況,一些扶貧干部解釋,這么做雖然不符合精準扶貧要求,可不這樣搞矛盾太大,弄不好政策會推行不下去。一些基層扶貧部門“假裝看不見”,既不及時跟進指導,也不加以糾正;村干部怕村民罵娘、上訪,也不敢破了老規(guī)矩。這導致精準識別雖然反復“回頭看”,但精準施策就是按兵不動,部分貧困群眾對政策心生誤解。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每個村莊都或多或少存在,的確是精準扶貧的“攔路虎”。但政策是剛性的,落實起來絕不能有彈性。基層干部既然清楚“癥結(jié)”所在,就應該迎難而上,為精準扶貧“清障”,而不是聽之任之。以種種理由當借口,甚至將精準扶貧落地難的原因推到精準識別頭上,看似言之鑿鑿,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執(zhí)行不力找托詞,既難以服人,也不符合實際。
事實上,同樣是推進精準扶貧,很多貧困村一開始就打破了過去平均分配的老辦法,嚴格按照精準識別結(jié)果,對扶貧對象精準施策。相比漫灌式做法,這才是精準扶貧的主流。很多貧困村嚴格把扶貧資金全部花在貧困戶頭上,非貧困戶絕不享受,并沒有引發(fā)多大矛盾,更沒有政策執(zhí)行不下去。這恰恰說明,一些貧困村精準扶貧“落地難”,問題不是出在農(nóng)民身上,而是出在基層干部的狀態(tài)和作風上。
當前,很多基層干部為扶貧不辭千辛萬苦,為幫助貧困戶脫貧想盡千方百計,他們是扶貧干部的主流。但也有少數(shù)基層干部“出工不出力”,工作中存在怕惹矛盾等心態(tài),消極避事。這種作風不改變,無疑將影響扶貧攻堅目標的如期實現(xiàn)。
精準扶貧事關(guān)2020年全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嚴格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對扶貧對象精準施策。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徹底打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舊觀念,從干部狀態(tài)和作風抓起,建立一支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善啃骨頭的基層干部隊伍。
要強化扶貧督導問責。精準扶貧實施以來,各地強調(diào)尊重群眾意愿,讓群眾自主選擇扶貧項目。但有的基層干部在這上面“耍心眼”,用“群眾不干”做擋箭牌,回避矛盾,好搞的就搞,不好搞就想法變通、逃避。對這些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應堅決予以問責。只有這樣,精準扶貧好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編輯:劉小源
關(guān)鍵詞:扶貧 精準 基層干部 貧困 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