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收藏勿抱"撿漏"一夜發(fā)財心理
俗話說“盛世收藏,亂世黃金”,近年民間收藏熱不斷升溫。6月11日,廣西博物館舉行免費“鑒寶”活動,收藏界專家為近200名市民鑒賞了陶瓷類、金屬類、書畫玉器近600件,遺憾的是真品屈指可數——這只是民間收藏的一個縮影。
廣西博物館自2010年開始舉辦免費“鑒寶”活動以來,許多收藏愛好者亮出自己的珍藏,有的固然是傳家寶、壓箱底寶貝,但絕大多數是從市場上淘到的贗品。
收藏中要注意什么?如何避開贗品?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多位廣西博物館專家、民間藏家,并請他們?yōu)閺V大收藏愛好者提出建議。
市場“撿漏”概率小
“撿漏”的傳奇故事廣泛流傳,導致許多收藏愛好者喜歡到花鳥市場、鄉(xiāng)下、山里等地“撿漏”。在廣西博物館前幾年舉辦的“鑒寶”活動中,還發(fā)生過收藏愛好者拿出《清明上河圖》《五牛圖》等名畫給專家鑒定的事例。廣西博物館專家藍日勇笑笑說:“每當有人神神秘秘地拿出《清明上河圖》這類國寶級文物時,我們看都不看就知道是假的。”
藍日勇十分鼓勵民間收藏行為,他認為這對于中國文化的保護、傳承具有積極作用,因此,藍日勇多年來一直積極參加免費“鑒寶”活動。然而,每次看到收藏愛好者興奮而來,敗興而去,他只能反復提醒,“不能聽信那些‘繪聲繪色的撿漏故事’,更不能聽信出售者的‘雙簧把戲’。收藏要謹慎。”藍日勇認為,現今“撿漏”概率很小,“我也喜歡去花鳥市場逛逛看看,但那里的真品很少,精品基本看不到。如果抱著‘撿漏’的心理,想一夜發(fā)財、暴富,就很容易上當受騙。”
藍日勇提起一件事,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市場上的最高拍賣紀錄后,元青花一下子火了。南寧一名收藏愛好者隨即展示了他在深山里收到的幾十件元青花,看起來品相極佳,但許多專家認為那些不是真品,因為文物考古學術界普遍認為,元青花存世不多。
收藏愛好者吳女士和蘇先生也認為,市面早已無漏可撿。吳女士早期也到花鳥市場之類的地方看東西,多年前還花了幾萬元在北京購買了一個瓷罐,結果被證實是贗品。“收到假東西對剛踏入收藏領域的人來說是常見的事。”吳女士說。
缺乏常識收贗品
“許多人玩收藏僅僅是出于興趣,他們不懂文物,沒有眼力,也不去學習。”藍日勇說,他經常看到一些收藏愛好者不了解文物常識就收回一大堆所謂的“寶貝”。
書畫、瓷器以及銅器類是造假“重災區(qū)”。在6月11日廣西博物館于舉行的“鑒寶”活動中就出現這樣一個典型例子。家住崇左市的李老伯在兩位家人的“護衛(wèi)”下,將20幅書畫作品、3件銅器扛來南寧。據家人透露,這些均是李老伯幾十年來網羅到的精品。只見李老伯小心翼翼地將他的寶貝擺上鑒定臺,結果被一一“駁回”:畫卷無一真品,且超過半數是印刷品。專家羅宏箏無奈地表示:“許多收藏愛好者連印刷品和手寫畫作都分辨不出。現在的書畫仿品做得很精巧,畫作部分是印刷并做過特殊處理的,題款部分是手寫的,如果沒有相關知識,很難分辨真假。”
而李老伯帶來的銅器也被藍日勇全部判為現代工藝品,其中一個重15公斤的銅鼎底部印有“陳瀛家藏”四個字,其“陳”字為簡體字。藍日勇對此哭笑不得,他表示:“要想玩收藏,長眼力最重要,收藏愛好者一定要多看展、多看書、多學習,經常和專家交流。”
多看多學多交流
在南寧收藏界頗有名氣的蘇先生,就得益于“多逛博物館、多看書,經常與專家、收藏同行交流”,從踏入收藏領域至今,他沒有走太多的彎路。
蘇先生于2005年臨近退休時才開始收藏,其藏品——清代湯貽汾的山水畫在2009年央視《尋寶·走進南寧》活動中獲得“南寧十二大民間寶物”。蘇先生認為,廣交收藏界朋友,多向專家請教交流,對提高收藏眼力、水平作用非常大。“沒有人可以做到面面俱到,甚至專家也可能在不熟悉的領域‘打眼’。南寧有收藏協(xié)會,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可以在一起交流、學習。”
作為工薪一族,蘇先生在收藏中從來都是小心謹慎、量力而行,一來不指望“撿漏”,二來堅持從可靠的渠道收購藏品。蘇先生一般是向其他藏友購買,或者參加中、小型拍賣會。其獲得“南寧十二大民間寶物”的清代山水畫就是從藏友處收來的。
蘇先生最近一直在尋找值得收藏的銅鼓,因為對銅器把握不準,他特地請銅器方面的專家為其把關,“看了兩個都是贗品。我也不著急,好的東西可遇不可求。”蘇先生還向收藏愛好者建議:“收藏不要鉆找老物件的牛角尖,可以收藏一些當代名家的書畫,這些也是有升值空間的。”
從收藏中感受愉悅
藍日勇和羅宏箏兩位專家認為,現今散落在市面的精品數量并不是很大。“收藏講究流傳有序,精品的經歷和脈絡大多有據可查。許多藏家會通過正規(guī)渠道收藏歷代精品,因為流傳清晰、渠道可信,而藏家一般也不會輕易拿這些精品出來‘鑒寶’”。
在吃過虧后,吳女士開始從正規(guī)渠道收購藏品,“以國內外的大型拍賣會為主,偶爾也會在國內小型拍賣會購入,就算是從別的藏家手里收購的藏品,也必須是有過拍賣紀錄的”。因此,吳女士對自己的藏品非常有信心,“不需要去‘鑒寶’了,因為就是流傳清晰、渠道可信的真品”。
資金雄厚的吳女士從事美術行業(yè),擅長中國畫和書法,是中央美術學院書畫比較專業(yè)博士,現為藝術學院副教授。雖然在專業(yè)上有優(yōu)勢,但吳女士在收藏過程中一樣從零開始,“當知識量、經驗增長后,就能夠有效分辨出真假了。”吳女士表示,玩收藏學是最重要的。
“收藏是一門學問,涉及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收藏過程中,我們并非一定要擁有某物,而是通過對此物的研究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文化熏陶中感受身心愉悅。除此,更深切的問題是如何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是我們每一位有責任心的中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吳女士說。
編輯:陳佳
關鍵詞:收藏勿抱"撿漏" 一夜發(fā)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