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一些證券銀行緣何成“官太太俱樂部”
“官太太俱樂部”寄生于金融業(yè),從側面反映出金融業(yè)開放和改革的迫切:那就是放開金融領域的過度管制,讓競爭環(huán)境更趨公平。
據報道,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保安的妻子霍肖宇正在配合內地司法機關工作,霍肖宇的公開身份為某證券公司副總裁。此前落馬的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其妻子也任職于該證券公司的投行部。此前,國內某商業(yè)銀行也被曝內設“夫人俱樂部”,包括令計劃妻子谷麗萍在內的多位貪官夫人,在里面只領工資不上班。
一些證券公司和銀行成了“官太太俱樂部”,早已是金融業(yè)內公開的秘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金融業(yè)的高度管制有很大關系。
中國經濟歷經數十年改革,大多數領域已完全開放,但仍有少數領域處于高度的行政管制之下,以銀行、保險、證券為代表的金融業(yè)就是其中之一。在行政管制之下,這些金融行業(yè)要想發(fā)展壯大,靠的未必是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也未必是提高自身競爭實力,而經常是依附權力,吃政策飯。
以銀行業(yè)為例,其重要的一個利潤來源就是息差,而要想獲得高息差,負債端是關鍵,即要以更低的利息,獲得更多、更穩(wěn)定的儲蓄資金。而這樣的儲蓄來源中,國企和政府部門是大頭。誰能利用官場人脈拉到大筆政府部門和國企存款?這一方面,“官太太”們有著無可匹敵的優(yōu)勢,去年媒體曾報道,溫州市國資委某官員利用自己分管國企業(yè)績考核、財務管理及國企公款存放選擇權,私自為妻子供職的銀行提供便利,承攬國企存款,日均存款高達23億。
證券業(yè)也是同樣的,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樣要向權力靠攏。例如,券商要想獲得更多優(yōu)質企業(yè)的IPO業(yè)務,必須與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官員手中的內幕消息,更是一些券商追逐暴利的法寶。2011年高淳陶瓷內幕交易案中,時任南京經委主任的劉寶春,對高淳陶瓷的資產重組了如指掌,而其妻子任職的南京證券同時擔任高淳陶瓷此次重組財務顧問。在證券業(yè)種種不透明的管制和干預之下,“官太太”們可謂如魚得水。
所以,“官太太俱樂部”寄生于金融業(yè),從側面反映出金融業(yè)開放和改革的迫切。在此方面,我們已有不少動作,例如銀行業(yè)向民營資本開放,證券業(yè)金融產品的審批放寬等等。但就眼下看,這樣的開放與改革難言徹底,民營銀行雖然獲批,但經營上還面臨諸多限制,證券業(yè)牌照仍未放開,行業(yè)的競爭還不夠充分。
金融是一國經濟之血液,金融體系的充分市場化與開放,是經濟健康運轉的首要前提。金融的過度管制,使得實體企業(yè)融資成本過高,難以充分享受到現代金融的各種便利,更滋生了“官太太”這樣的食利者,這顯然值得社會深思。
而也只有放松金融管制,降低銀行、證券、保險業(yè)進入壁壘,打破國有壟斷,加快市場化步伐,才能對“官太太俱樂部”釜底抽薪,讓銀行、證券建立更健康的行業(yè)生態(tài),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證券銀行 金融 開放 官太太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