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有些官員的認識還真不如小學生
這兩天,一篇題為《致鼓樓區(qū)教育局局長的一封信》的小學生作文在網(wǎng)上熱傳。這名南京古平崗小學的四年級男生,對當?shù)氐慕逃珠L講,“您可知道我是多么盼望秋游,好不容易盼來了,卻被您一條信息把秋游取消了,那條信息就像利劍一般刺穿了我的心”。據(jù)稱,鼓樓區(qū)教育局局長已看到這封信,表示學校是因為確保安全問題而延時秋游,等安排確保無誤以后,秋游很快就會回來的。
這篇小學生作文讓人眼前一亮,倒不是說文筆多么優(yōu)美,而是因為寫得真情實感,沒有印象中的虛情假意、隔靴搔癢,給人耳目清新之感。這也說明,按照現(xiàn)在學生的認知水平,當前學生作文完全能夠突破模式化套路化,關鍵就看老師如何引導和培育。
有人講,“孩子寫信給局長‘維權’,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育的一種進步。這種進步就是孩子們愿意,也有膽識和意識,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把這視為進步,更像是春秋筆法,正話反說。以孩子之天真,本應有維權之膽識,好比小時候,再老實的孩子都知道護著自己珍愛的玩具,怎么現(xiàn)在就沒有了呢?這是不是說明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
這不是重點,關鍵在于此文此事。這位小學生講,“今天我們學校本來是準備去棲霞山秋游的,昨天我興奮不已,恨不得馬上秋游呢。可今天聽到您的消息后,猶如晴天pīlì(霹靂),差點氣瘋掉。”失望失落,人同此心,完全理解。按照官方解釋,“學校是因為確保安全問題而延時秋游”。這個理由似乎站得住,可對安全的考慮,難道到秋游之際才想起嗎?這種安排,也太隨意了。
沒有無緣無故的計劃,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變化,計劃不如變化的背后,常常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原因。11月9日,南京市區(qū)弘陽廣場內發(fā)生小學生踩踏事件,數(shù)十名6歲到8歲的兒童在手扶電梯上發(fā)生意外,其中16名孩子因受傷被送往醫(yī)院治療。這些孩子是在參加學校組織的秋游活動時出意外的。當時就有聲音把責任歸咎為秋游,認為學校沒必要組織秋游。“踩踏事故”和這位小學生講述的“暫停秋游”,存在著時間上的先后關系,兩者之間有沒有因果關系呢?
強調安全重要性,是應該和必要的。但這是對組織好秋游的提醒,而不是取消秋游的理由。正如這位小學生設喻的,“大學生跑步突然猝死,難道所有人都不應該跑步了嗎?有人吃魚刺卡到了,所有人都不該吃魚了嗎?”如果因為個別學校在秋游中發(fā)生了事故,而叫停所有秋游,顯然是因噎廢食。如果一個教育局長沒有這樣的認識,那還不如一個小學生。之所以這樣做,更多還是因為考慮到烏紗帽,基于對自己前途的負責,而不是對學生前程的負責。
雖然這封信是寫給教育局長的,但就目前呈現(xiàn)出的細節(jié)來看,并不能說教育局長一定存在認識問題。看到事故發(fā)生,及時發(fā)出提醒,還是應該的。但也不能否認,現(xiàn)實中,確實有不少教育局長的認識存在問題。比如,媒體報道過的,因為看到了其他地方出了春游事故,干脆把所有的春游叫停;因為看到了其他地方運動會出了事件,干脆把所有運動會拿下,有的地方甚至因為擔心出事,連長跑都不敢組織。如果有媒體對此報道,對外就叫“延期”,如果沒有報道,“延期”前面就加上“無限期”三個字。
不必諱言,有些教育局長的認識還真不如小學生。這種認識倒不是因為水平差距,更重要的還是屁股,表現(xiàn)為有些局長只是考慮到自己的太師椅穩(wěn)不穩(wěn),并沒有想到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應該培養(yǎng)怎樣的學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致鼓樓區(qū)教育局局長的一封信》 小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