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是推行院士退休制度的時候了(新語)
原標題:是推行院士退休制度的時候了(新語)
據(jù)媒體報道,88歲的知名歷史學家、華中師范大學原校長章開沅,前不久終于獲得學校同意,辭去“資深教授”的頭銜和所有待遇。在對章先生的“自我革命”肅然起敬的同時,也讓人深切感受到:是推行院士退休制度的時候了!
在我國學術界,章開沅先生并不是辭去“院士待遇”的第一人。院士、資深教授是榮譽性質的學術稱號,本不該有“退休”一說。這些院士(學者)為何主動請辭、請退,并且在社會上引發(fā)強烈反響?其深層次原因在于:院士等最高學術稱號已被利益化,如不及時進行改革,將日益背離設立院士制度的初衷,阻礙科學文化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科學研究既是腦力活兒又是體力活兒,精力充沛的青壯年應是做科研的主力軍。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院士老齡化非常嚴重。據(jù)統(tǒng)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平均年齡均超過70歲。
雖然兩院院士章程中沒有“終身工作”的規(guī)定,但在現(xiàn)實層面,一旦當上院士,不管年齡多大、身體狀況如何,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更為嚴重的是,一旦當上院士,不僅各種待遇、好處會紛至沓來,而且在項目評審、經(jīng)費申請、成果鑒定等方面擁有特殊的話語權。普遍存在的“院士通吃”現(xiàn)象,使創(chuàng)新能力強、申請經(jīng)費困難的青年科研人員的生存空間和上升空間被嚴重擠壓。
能拿經(jīng)費的不出活兒、能出活兒的拿不到經(jīng)費——長此以往,中國的科技事業(yè)豈不危乎?對此,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果斷部署:“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yōu)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正如請辭退休的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所說:我們的“院士”稱號上凝聚著無數(shù)同事們的辛勤勞動,凝聚著我們民族的希望。我們不可能永葆青春,但我們必須永保清白。人們期待著,有更多“章先生”、“秦先生”挺身而出,“自我革命”、打破“圍墻”;同時,更期待有關部門盡快出臺實施細則,把中央的院士制度改革部署落到實處,使人才評價、項目管理和經(jīng)費申請機制更為合理、高效,讓“年輕、新鮮、有朝氣的面孔”能夠早日盡情“呼吸”。如此,則年輕的科研人員幸甚,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幸甚!
編輯:付鵬
關鍵詞:院士 退休 制度 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