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總理記者會:聽李克強講中國故事
總理答記者問講故事、嘮家常
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強的說話方式。他很少用文件語言,不怎么說官話,而是告訴記者,過去曾經發(fā)生了什么,其中不乏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場的記者感受到,李克強樂意與記者互動。
回答問題時,他會面對著提問記者,有的提問記者位置很偏,李克強甚至會側過身來,用手勢和眼神交流。
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強的說話方式。他很少用文件語言,不怎么說官話,不只是表態(tài)和宣講政策,而是告訴記者,過去曾經發(fā)生了什么,其中不乏鮮為人知的故事。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時,提到了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分歧。李克強先是申明了中國的外交立場,以及60年前與周邊國家共同倡議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話說到這里,并沒有完,李克強講了一個故事。去年到越南,與越南領導人達成海上共同開發(fā)等原則共識后,他想聽聽民間反應。晚上,他到了一家小店。李克強說,“那個女店主當時就認出了我,她說歡迎中國客人來。”“我想這也是給她帶來生意啊。我就問她你怎么看鄰國關系?”李克強講述說,她說還是和平友好吧。
講完故事,李克強說,“和平友好、和平共處,我想這是四鄰百姓的愿望。”
一位記者說,總理的這個故事,讓他講的道理更讓人信服。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今年的改革最應該從哪些領域突破?李克強回答說,基本取向就是讓市場發(fā)力,激發(fā)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政府盡應盡的責任,讓人民受惠。接著,李克強又講了一個故事,告訴大家為什么要這么做。
李克強說,“30多年前,我在農村當村干部,那時候起早貪黑,恨不得把每個勞動力當天干什么都給定下來,結果呢?到頭來就是吃不飽肚子。后來搞承包制,放開搞活,農民自己決定干什么、怎么種,幾年時間溫飽問題就解決了。”
一位在場記者表示,如果總理不講這個故事,還真不知道“激發(fā)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到底有多么重要。
李克強像嘮家常一樣回答著問題,“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要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干一寸勝過說一尺”……李克強用家常話,解釋著復雜中國的治國策略。
李克強表達著對記者的友好。記者會結束,他起身后,還簡短回答了香港媒體的問題。另一位記者接著拋來問題,李克強笑答“你的問題太大了”。
記者關注增速,總理關注民生
在他眼中,GDP增速的具體數字似乎已經不再最重要。他更想做的,是每年新增城鎮(zhèn)勞動力就業(yè)1000萬人以上,還要給
六七百萬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出空間。
記者會上,另一個細節(jié)讓在場記者記憶深刻:回答宏觀問題時,李克強并不就事論事,而是從普通民眾的視角尋找答案。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yè)頻道記者的問題,是關于中國經濟增速的。她問,您所能接受的最低增速是多少?
此前,各界對此都有看法。政府工作報告最終寫了“7.5%左右”。顯然,這位記者想知道更多。
李克強沒有把更多話語放在具體數字上,而是表示“我們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后的民生、增長背后的就業(yè)”。
李克強說,他曾經訪問一些“零就業(yè)”家庭,一個家庭沒有一個人就業(yè),“真是毫無生氣,沒有希望”。
在他眼中,GDP增速的具體數字似乎已經不再最重要。他更想做的,是每年新增城鎮(zhèn)勞動力就業(yè)1000萬人以上,還要給六七百萬新增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出空間。“我們還是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李克強說。
房地產問題,也是一個宏大的問題。不少媒體關心,政府以后會采取什么措施,是挺還是壓?房價是漲還是跌?
但是似乎李克強并不這樣考慮問題。他更關心的,是底層人的基本住房需求。
李克強說,“國家城鎮(zhèn)集中連片的棚戶區(qū)還居住著上億人,可以說不具備基本的生存條件。幾百個人一個旱廁,特別是北方,到了冬天有些居民入睡要戴著棉帽、穿著棉衣,這是政府心頭之痛”。
李克強表示,今年要加大棚戶區(qū)改造的力度,至少再改造470萬套以上。
這是李克強一貫的思路。早在主政遼寧時,他就以棚戶區(qū)改造聞名。當地有一句民謠“要住房,找克強”。
在回答有關房地產的問題時,他的話語中沒有一個字提到“房價”。
新京報記者 宋識徑 蔣彥鑫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李克強 記者 總理 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