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14全國兩會>好聲音>社會社會
如何更好地構(gòu)建高校校園和諧
——李向玉委員建議建立溝通對話長效機制
精彩建言
“高校歷來被視為人類精神文明重鎮(zhèn),被社會賦予人類精神文明的培育、傳播、升華的使命,一個國家,高校校園是否和諧事關重大。”
今年來參加兩會,全國政協(xié)委員、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很高興。剛剛過去的2月,國際高等教育權(quán)威學術評鑒機構(gòu)——英國高等教育質(zhì)量保障局(QAA)在網(wǎng)頁上向全球公布:澳門理工學院以“Confidence(充滿信心)”的評級通過該局的院校評鑒。“這是澳門第一家高等學府通過國際認可的院校評鑒。同樣取得‘Confidence’評級的高等院校還有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瑪麗學院等,絕對的國際標準。”李向玉委員興高采烈地介紹。
剛剛邁入花甲之年的李向玉委員在高校工作多年,對高校教育可謂“情深意切”。但是令李向玉委員非常擔憂的是,近年來,在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某些環(huán)節(jié)溝通欠順暢,管理缺乏完善,為宣泄某種利益訴求而突發(fā)的群體性事件在高校并不鮮見,造成不良后果。對此他建議,高校校園應以和諧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形成各要素相互協(xié)調(diào)、良性互動、和諧共生的文化氛圍。
高校校園如何更好地構(gòu)建和諧?李向玉委員說,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內(nèi)部成員對辦學使命統(tǒng)一的認識。他建議,要以師生為本,建立多層次對話的長效機制,議題可以針對師生基本訴求、校園設施、教學環(huán)境、課程設計、就業(yè)取向等多個方面,學校要與師生展開對話。“這些對話機制可以分期定時開展,全體師生都能選擇適宜的時間和空間,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
“另外一點我想談的是,當前我國處于社會的轉(zhuǎn)型發(fā)展期,高校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商業(yè)社會的逐利模式使師生關系趨于實用主義,過去亦師亦父的倫理涵義基本消失,學生對于教師的認同感降低。而且,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xiàn)象,教師將重心放在科研工作上,部分教師還經(jīng)?;钴S于公司與學校之間,師生關系逐漸疏遠、淡漠。”針對這些狀況,李向玉委員認為,在師生之間強化溝通的意識已經(jīng)急不可待。“要搭建師生交流的平臺,如建立年級導師制,邀請教師參加社團活動,鼓勵教師兼任輔導員、班主任,等等。也要拓展師生溝通的時空,讓師生交流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外、社會實踐中,使師生能夠在育人為本的氛圍中和諧共處。”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高校 師生 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