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媒體稱北戴河無會:已不需那么神秘 政治色彩淡化
原標題:媒體稱北戴河無會:已不需那么神秘 政治色彩淡化
瞭望智庫:別等了,北戴河無會
又到8月,坊間最近再度熱傳“北戴河會議”,這個所謂“中國最神秘會議之一”,太過撩人心弦,令人無限暇想。有的還鄭重其事分析今年的幾大議題,如“十三五”規(guī)劃、經濟形勢、反腐打虎、人事安排等等。有境外媒體更是言之鑿鑿,往年北戴河會議8月10日左右召開,今年準備工作“至少提前了一周”。
自詡“離中南海最近的財經政策移動顧問”,庫叔乍一看別人家說得那么確切,自己竟然一無所知,都有點懷疑與北戴河那兩百多公里距離是不是太遙遠了些。
驚魂未定之際,恰有領導來問,“你們可曾為北戴河寫了一點什么沒有?”我說“沒有”。他就正告我,“還是寫一點罷;幾十萬用戶很愛看你們的文章。”
這就讓庫叔恢復了一點自信。
北戴河嘛,庫叔也是去過幾次的,“恰好”都是夏天。渤海之濱,燕山之南,在中國的政治版圖中,北戴河曾經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公開資料和報道介紹,抗美援朝之后,1954年夏天,中央集體到北戴河一邊避暑一邊辦公,海濱小城的政治地理開始重構,“夏都”之稱也由此而來。比起“北戴河會議”或“夏都”,它的一個更為官方的稱謂是“中央暑期辦公制度”。
1950年代中期,很多夏季的中央重要會議都在這里召開,“新華社北戴河電”這樣的字眼曾經頻頻出現(xiàn)在報端,黨和國家的一些重大決策也不斷從這里誕生。漸漸地,北戴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的政治“晴雨表”。
比如,著名的1958年“北戴河會議”,也就是8月17日至8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是“大躍進”的一次標志性會議,通過了大煉鋼鐵和大辦人民公社的決策。也是這一次,毛澤東拍板“炮擊金門”。
1965年后,很大程度上由于“文革”因素,幾近常規(guī)化的北戴河會議“悄然消失”,直到1980年代,鄧小平的身影頻繁出現(xiàn)北戴河。中斷十幾年的中央暑期辦公制度再度恢復,“夏都”的稱謂也再次回到北戴河。
庫叔查閱公開資料發(fā)現(xiàn),鄧小平最后一次到北戴河休假,是1992年7月,此時他已88歲高齡了,在北戴河的住處審閱了十四大報告稿,表示同意報告的框架。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北戴河都是中央高層在夏季處理內政開展外交的重要場所之一,這一慣例一直到延續(xù)2003年。是年夏天,中央決定五大班子不到北戴河辦公,中央暑期辦公制度又一次告別歷史舞臺,當時還引起輿論的一陣熱議,久之也就習慣了。十多年后,沒承想又在傳言中“恢復”了。
事情就是這么個事情,庫叔也進行了求證。從道理上講,隨著中國政治逐漸走向透明化、“常規(guī)化”,北戴河已經不需要那么“神秘”,其政治色彩逐步淡化,回歸其北方稀缺的療養(yǎng)勝地本來面目。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厲行“八項規(guī)定”,放著好好的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不用,跑到游人扎堆的北戴河開會,更是于理難通的。
當然,不時也有領導過去,但公開報道顯示,主是去看望在此療養(yǎng)的專家、勞模。比如2013年和2014年暑期,受習近平委托,劉云山就在北戴河看望了當年參加暑期休假活動的專家。前些年,習近平任常委之后、任總書記之前,也曾有過類似舉動。比如2010年7月,他在北戴河看望了在那里休假的“千人計劃”入選專家代表,與他們進行座談并講話。
這樣的座談會,我們不能說它不重要,但顯然不是那個意義上的“北戴河會議”。
如果說,在任或退休高層在北戴河休假或其他公干時附帶談了點什么——老百姓酒桌上不也經常要對形勢政策指點一二么——也把它歸為“北戴河會議”的話,那庫叔就無語了——無法證偽呀。
不知道為何那么多人一口咬定今年北戴河會議將會如何如何。不久前的7月20日、7月30日,中央政治局連續(xù)兩次開會,已經是超常規(guī)所為,“十三五”、五中全會、經濟部署、“打老虎”,時下的大事已經談過一遍了。緊接著幾天十來天再移到北戴河談一遍,有意思么?有必要么?有可能么?
如果還不相信庫叔,那就微信上再搜索一下“北戴河會議”,之前那些“預言”,大都已經悄然消失了。這意味著什么?你懂的。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北戴河會議 神秘 北戴河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