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聚焦北京四合院易主:年輕一輩成中介游說突破口
原標(biāo)題:聚焦北京四合院易主:年輕一輩成中介游說突破口
德內(nèi)大街93號院的坍塌使北京四合院那些不為人知的內(nèi)幕浮出水面,原本最能代表北京特色的四合院不幸變味了,不少已淪為富豪們挖地洞、辦會所、蓋違建的場所。
原本住在院子里的北京居民去哪里了?這些院子又是如何落到了富商手中?離開傳承了幾代的祖產(chǎn),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多戶家庭共同居住的大院,德內(nèi)大街93號院據(jù)說就是被中介“半騙半買”弄走的。記者了解到,一些房產(chǎn)中介公司會熟練運用種種“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如分別策反,各個擊破,內(nèi)外夾擊等,老院子的收購和出售通常會以一場家庭大戰(zhàn)告終。
老北京人帶著破碎的親情,最終離開了世代居住的胡同,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糟蹋四合院的外地富豪。
年輕一輩
成“策反”突破口
“仔細想起來,所有事情的起點就是我媳婦接的一個電話,房產(chǎn)公司游說我們賣自己家的平房。”今年35歲的劉軍(化名)世代居住在東四一條胡同的大院里。一年前賣掉祖宅后,一家人在大興買了一套三居,住上盼望已久的樓房,可是經(jīng)過3年的“家族戰(zhàn)爭”,心中的悲喜已難以說清。
劉軍的手機里一直存著兩張老房子的照片,一張是從鐘樓向下俯瞰,他的家就在一片灰色的屋頂中,屋頂上有雪白的鴿影掠過;一張是院子破舊的大紅門,這門據(jù)說當(dāng)時已經(jīng)用了70多年。“是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爸用他的老相機拍的,我翻拍了存起來。”劉軍的語氣中有種眷戀不舍。
“我家不算標(biāo)準四合院,只有三面房子,院子一共180多平方米,是我家太爺當(dāng)初花400塊大洋置下的產(chǎn)業(yè),可是傳了幾代之后,已經(jīng)破舊不堪。”劉軍告訴記者,賣之前這個院子一共住了三戶十幾口人,都是親戚。“太爺把這個院子傳給了三個兒子,我家是三爺這一脈的,其他兩家是大爺和二爺那一脈上的,院里五六個孩子都是一起長起來的,互稱兄弟姐妹,感情很好。”
房產(chǎn)公司鍥而不舍地打來電話游說,前后打了十多個,劉軍媳婦的心思開始活動了。公司的人對她說,這個地區(qū)很快就要劃成文保區(qū),不會拆遷了,現(xiàn)在正是出售的好時機,這個地段的平房按照建筑面積大約每平方米6萬到8萬元,要是整院出售價格會更高,估價超過1000萬元。
“我倆的工資買不起房,從她嫁過來就盼拆遷,盼了快10年了,一點動靜也沒有。眼看著孩子就要上小學(xué)了,還和父母擠在一張床上,一家五口人住的兩間北房才20多平方米。”劉軍非常理解媳婦的焦慮。賣房的突破口終于從劉軍和妻子的身上打開了。
突然“圈地”
引發(fā)院里兄弟反目
劉軍和媳婦正在考慮怎么和父母談賣房的事情,還沒來得及開口,院子里就出事了。幾乎一夜之間,忽然堆起了一道碎磚搭起的矮墻,“墻是我表哥搭的,這么一來,原本三家公用的院子被他圈走了一半,他把自己家弄成了一個院中院,院子里唯一的石榴樹也被他圈到自家去了。”
其他兩家自然不干,找他家理論,“表哥說是家里老人生病怕吵,院子人來人往太亂,所以圈個小院子清靜點。”說來說去就是死活不拆,“為了這事,兩家的孩子差點打起來,還是我死命給勸開了。”劉軍覺得事有蹊蹺,打聽了一下,才知道又是那家房產(chǎn)公司搞的鬼。
“我表哥應(yīng)該是比我們更早就被房產(chǎn)公司游說了。他們(房產(chǎn)公司)這叫做分頭出擊,各個擊破。公司跟他說,即使不能整院一起賣,院子大的賣價就高,院中院也比幾間房賣價高不少。表哥早就動了賣房的心思,決定先下手為強。”房產(chǎn)公司還支招,如果能去辦下一個單獨的地址牌號,弄成一個獨院,價值會翻倍,“難度很大,最后我表哥沒申請成,還懊悔了好久。”
這堵丑陋的圍墻給一院子的人心里添了堵,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親戚加鄰居,都覺得有了隔閡。“慢慢的事情包不住了,老人也都知道了我們小輩想賣房的事情,開門互相吵,關(guān)門家里吵,那一陣院里的火藥味特別重。”
孫子一句
“想住樓”讓老人心軟了
這場大戰(zhàn)居然持續(xù)了三年。
不出所料,劉軍父母一聽孩子要賣房立馬擺出“死也不走”的架勢。“我都不知道挨了多少頓罵,什么缺德敗家,都聽麻木了,最厲害的一次我媽連著倆月沒和我說一句話,見著我就給一個白眼。”
劉軍表哥家鬧得就更厲害了,即使隔著圍墻,也常常能聽到摔鍋砸盆的聲音。另外一家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據(jù)說也在“暗戰(zhàn)”。熱戰(zhàn)冷戰(zhàn)持續(xù)了一年多。這中間,警車來過一次,是表哥一家吵得太兇,老人報了警;救護車來過一次,是劉軍媽媽氣得高血壓發(fā)作送去急救。
“就在我動搖的時候,房產(chǎn)公司的電話又來了,說這個地段的房子又升值了,一平方米賣到8萬到10萬元了,不賣就真的沒機會了。”劉軍咬咬牙,繼續(xù)和父母艱難地談判,“如果現(xiàn)在不走,我可能一輩子走不了了,兒子長大以后怎么辦?難道還要和我們擠在這個破房子里?”
表哥的父母最先妥協(xié)了,因為實在和孩子折騰不起了。他們把自家的三間東房賣了,連帶自己圈起的小院,原本四四方方的院子就像被咬了一口,變得殘缺不全,至于賣了多少錢,劉軍不知道,房產(chǎn)公司當(dāng)然不會告訴他真話。
半年后,劉軍父母終于同意賣房了。“最后還是孫子求他們管用,孫子老說想住樓,老兩口最后抹著眼淚答應(yīng)了。”
對簿公堂
一大家子只能鬧掰了
劉軍簽賣房合同前,又出了狀況,一大波親戚忽然找上門來。“我表哥一賣房,消息就傳出去了,結(jié)果我大爺這一脈的其他孩子都來了,說這幾間房是太爺傳給大爺?shù)摹km然是我們家住著,但是其他孩子也應(yīng)該有繼承權(quán),賣房的錢也有他們一份。”
作為小輩,劉軍不清楚房子當(dāng)時怎么分配的,連劉軍的父母也說不明白。面對興師問罪的大爺大叔們,劉軍束手無策。這時,房產(chǎn)公司又給他支招了,建議他們這些親戚一起到法院析產(chǎn)。
“沒別的辦法了,最后親戚們還是上了法院。”老北京人最要臉面,這么一鬧,大家算是把臉?biāo)浩屏耍?ldquo;為了這么幾間房子,一大家子人鬧掰了,官司打了一年,因為他們沒有遺囑這些文字證據(jù),房子判定還是歸我家了。”自然,親戚都基本斷了來往。前后3年的煎熬,劉軍終于賣了老房子,錢也就剛夠在五環(huán)外買個100平方米的三居。
院子里只剩最后一家還在堅守。“房產(chǎn)公司把我們兩家的房子收了之后,立刻開始改造翻建,三間北房其中兩間是我家的,一間是他家的,用的是一根大梁,要拆只能一起拆。房產(chǎn)公司這邊一拆,他家就成危房了。”找房管所,找派出所,這事沒人能管,因為人家拆的是自己的房子,最后,房產(chǎn)公司威脅要鋸大梁,這家只好簽了賣房合同。
就這樣,曾經(jīng)開滿石榴花的大院徹底成了回憶,“連回都回不去了。我只知道能出得起價錢的不會是普通老百姓。”有時候偶爾路過那個胡同,劉軍看著緊閉的嶄新的紅色院門,心中仍然五味雜陳,“要說房產(chǎn)公司的招數(shù)損呢!他們利用了大院里的各種矛盾、親情和利益的沖突、兩代人的觀念差別,最終都敵不過房子。”一名老街坊感慨,“我們老一輩不想走,擱誰想走?老祖宗的產(chǎn)業(yè),住這就是一份兒念想。年輕人想住好一點兒,有錯嗎?也沒錯。錯就錯在我們太窮了。” (本報記者 張鵬)
編輯:鞏盼東
關(guān)鍵詞:北京四合院易主 年輕一輩 中介游說突破口 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