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今人的“酒文化”,顯得沒文化
原標題:改改庸俗的“酒文化”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能喝半斤喝八兩,這種干部要培養(yǎng),能喝八兩喝一斤,這種干部我放心”。類似的順口溜許多人耳熟能詳,并將其奉為“酒文化”的精髓。
細細分析,這所謂“酒文化”,實際上是以勸人過度飲酒為榮為樂。當酒量成為領(lǐng)導衡量下屬“工作態(tài)度、工作能力”的另類指標,其結(jié)果必然是“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蛟S,真的到了讓“酒文化”回歸本源的時候了。
中西方歷史上,都有各自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在中國悠久的文明史上,與酒有關(guān)的名人典故,詩詞歌賦更是不勝枚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說酒可以助文人詩興。“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是說酒可以激發(fā)武將豪情。喝酒既是一種個人體驗,也可以作為一種社交手段。李清照深閨獨處,小酌之后,吟出了“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佳句。文人墨客雅集,留下了王羲之“曲水流觴”的佳話,和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與這樣的酒文化相比,今人的“酒文化”,卻顯得有些沒文化。
首先,庸俗“酒文化”,完全消泯了酒讓人們轉(zhuǎn)向內(nèi)心,尋求本我、真我的獨特價值。正是這獨特價值,催化出千古名篇佳句。如今的酒桌上,人們說的是“場面話”,喝的是勉強酒。飲酒者痛苦大于快樂,壓抑多于釋放。
其次,為圖“表現(xiàn)”而拼酒、斗酒,折射的只是權(quán)力崇拜的“官場文化”,與真正的“文化”沾不上邊。古人喝酒也有不要命的,比如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稌x書》記載,他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魏晉名士,喝酒成癮,放浪形骸,是中國文人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但他們喝酒,并不是為了在酒桌上表現(xiàn)給領(lǐng)導看,而是個人選擇和社會風氣使然。“我要喝”和“要我喝”,區(qū)別大得很。
最后,以把別人喝醉喝倒為目的的飲酒,只會讓場面難堪,毫無風雅意趣。
雖然今人的生活方式與古人相去甚遠,但我們不妨從古人的風雅中汲取一點真正的“酒文化”。社交場合,如不免飲酒,那不如“點到為止”,貴在以心相交,少一點咄咄逼人的勸酒。酒桌上雖不能像古人比拼詩詞歌賦,但也可談天說地,講講人文歷史、時政熱點,也好過各色“段子”秘聞。
記得曾在一次聚餐上,見某市一區(qū)委接待上級領(lǐng)導,只以少量紅酒點綴,卻以現(xiàn)場朗誦自己原創(chuàng)詩歌佐酒,令人印象深刻。以文會友、以詩佐酒,希望類似的“酒文化”能成新常態(tài)。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9日 17 版)
編輯:水靈
關(guān)鍵詞:酒文化 今人 飲酒 喝酒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