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到大山里去當老師,你愿意么?
原標題:吳為君:到大山里去當老師,你愿意么?
湖北省??悼h黃堡鎮(zhèn)大安村教學點59歲山村教師董朝兵,因為即將退休,日夜憂心為10個學生,希望能找到一個接班人。大山深處的“孤獨”教師又一次走進了人民的視野。誠然,董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在偏遠的大山深處奉獻自己的精神令我們敬佩;那些山區(qū)孩子渴望知識,每天跋山涉水去上學的堅持讓我們感動。但是,捫心自問:讓你拋下都市的繁華和便利,離開至親的父母和朋友,獨自一人到交通不便、電話難通、網絡不好的窮苦大山深處去,當一個沒有福利、薪水微薄、條件艱苦的“孤獨”教師,你愿意去么?
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不”。當我們習慣了城市的便捷與繁華,過慣了燈紅酒綠的生活,要我們“返璞歸真”重新成為一個“大自然式”的人類,很多人都接受無能。更何況,到大山支教,并不是一次“返璞歸真”的體驗,而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就像董朝兵老師說的:我們這里是世外,但不是桃源。
這樣艱難的條件,少之又少的“我愿意”,讓那些一直在山區(qū)堅守崗位的教師成為了英雄式的人物,甚至被奉上神壇。我想,留住他們的,絕不是閉塞的環(huán)境和艱苦的條件,而是孩子們渴求知識的大眼睛和不放棄學習的堅持。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有的孩子坐在明亮整潔的教室里,使用高端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他們授課的動不動就是特級教師;而有的孩子只能擠在破落的瓦房里,一到五年級都是同一個老師教,每一根粉筆都要精打細算地使用?為什么有的老師享受著最好的待遇和福利,每月有固定工資還能賺外快;有的老師每月只有微薄的薪水還時常被拖欠?中國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至少要給出解決的方案。多給偏遠地區(qū)輸送好的設備、好的資源,多給山區(qū)教師一份關心和幫助,讓山區(qū)的孩子也能用上新課本,有自己的教室和書桌;讓山區(qū)的老師多拿點工資,多享受一點福利,是一件很難以實現的事情么?我不明白。鄧小平爺爺曾經說,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另一部分人也富起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教育也是同理,現在城市的教育資源已經“富起來了”,難道不該是到了帶動山區(qū)教育資源也“富起來”的時候了么?
我想,如果偏遠大山里也有明亮的教室、嶄新的桌椅、完善的福利和良好的待遇,能讓大山里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讓大山里的老師少一些后顧之憂,“到大山里到老師,你愿意么”這個問題一定會得到更多的肯定答案。
編輯:水靈
關鍵詞:到大山里去當老師 待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