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國務院常務會議開年“當頭炮”再轟審批
7日召開的國務院2015年第一次常務會議,再次將開年的“當頭炮”轟向審批,直指“審批難”的沉疴,釋放出繼續(xù)簡政放權的強烈信號。
“簡政放權仍然是今年改革的關鍵一招,”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向東說,“其意義不僅僅在簡政放權本身,還在于會推動其他領域的改革,比如價格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因為它們都與政府管制有密切關系。”
去年1月,國務院在2014年首次常務會議指出,要繼續(xù)把簡政放權作為“當頭炮”。一年過去,在取消和下放數(shù)百項行政審批事項之后,在2015年開年,中國政府再次聚焦審批,在解決“審批多”的基礎上,意在重點治理“審批難”。
會議為此提出五招、20字:
“一口受理”。會議提出,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全面實行“一個窗口”對外統(tǒng)一受理。
“限時辦理”。會議提出,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長審批時限,防止審批事項久拖不決。
“規(guī)范辦理”,會議強調,嚴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審批門檻,避免隨意裁量。
“透明辦理”,會議指出,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個人隱私外,所有審批的受理、進展、結果等信息都要公開。
“網(wǎng)上辦理”,會議要求,各部門要積極推行網(wǎng)上預受理、預審查,加強國務院部門間、中央和地方間信息資源共享,盡可能讓地方、企業(yè)減少為審批奔波,切實方便群眾。
向東7日晚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新年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把簡政放權作為重要議題,說明政府將把這一改革向縱深推進。
經(jīng)過去年一系列“放權”變革,自履職以來,本屆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已超過700項,提前完成了李克強就任總理時的鄭重承諾——將國務院各部門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削減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審批事項大大減少,降低了民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門檻,極大激發(fā)了市場活力。
“今天這次會議發(fā)出的信號是,不是說完成總理承諾的那項任務就行了,而是要讓簡政放權改革真正往下推,落到實處,還要形成制度,以后就按制度辦事。”向東說。
他認為,作為“壯士斷腕”的舉措,簡政放權難度不能低估。盡管過去兩年的效果有目共睹,但行政審批事項還是不少,還要繼續(xù)取消和下放,同時下一級政府還要“接得住”,解決好簡政放權“最后一公里”、“中梗阻”的問題。
此次會議之前,李克強總理赴廣東的“開年之旅”也釋放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的強音。在廣東自貿(mào)試驗區(qū)考察時,工作人員介紹,簡政放權使過去耗時近800天的投資審批“萬里長征圖”成為歷史,李克強對此表示贊許。他說,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就是要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釋放市場活力,促進公平競爭,推出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打造現(xiàn)代政府。
簡政放權如何向縱深推進?向東認為,需要從制度層面加強事中、事后的監(jiān)管,7日的常務會議內容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確定的五招十分具體。
“制度要有效率,不能出現(xiàn)諸如原來的政府部門不批、群眾就找不到誰來批的情況,或者政府負責審批、但本來只需3天實際卻花了3個月的情況。”他說。
縱觀去年全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實際上是貫穿國務院工作的主線之一,分批推進,逐項落實。
“可以想象,今年簡政放權還要繼續(xù)深入,會進一步落到實處。政府要從所謂的‘越位’點退出,把‘缺位’點補上。”向東說。(記者 王秀瓊 薛艷雯 劉景洋)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國務院常務會議 開年當頭炮 轟審批 簡政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