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王琴工作室”的故事
雖然我已是南昌市青山湖區(qū)政協兩屆常委,但怎么也想不到,會創(chuàng)建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說起來還算是機緣巧合。
那還是2012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與其他7名委員被區(qū)政協安排聯絡該區(qū)南鋼街道樂安社區(qū)。
隨后,我們一起討論:怎樣更好地服務社區(qū)居民?因為我的工作崗位就在南鋼街道,從事計生、民政、殘聯、工會等工作,大家建議以我的名字命名工作室,更好地為廣大居民所知曉。“王琴工作室”就這樣成立了。
為更好地開展工作、擴大影響,我與委員們一起商議出“七個一”的建設計劃,即設立一個傾聽室,便于接待居民;掛起一塊“王琴工作室”標牌;建立一套制度,規(guī)范工作室運行;設計一套臺賬,用于記錄、報送相關信息;發(fā)出一份倡議書,共建和美社區(qū);向每戶居民發(fā)送一張印有我們8位委員通訊方式的聯系卡,便于居民聯絡;利用社區(qū)空地籌建一個“連心園”,作為委員與居民互動的紐帶。
工作室建立后,我尋思,最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個平臺服務居民,否則,建沒建工作室沒多大區(qū)別。
于是,我們圍繞宣傳政策法規(guī)、收集社情民意、推動社區(qū)建設、服務轄區(qū)居民等內容,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條件,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投入到活動中。
活動開展一年多以來,我們接待和走訪居民200余人次,上報各類信息60余條,爭取和籌集資金80余萬元,幫助社區(qū)和群眾解決各方面困難100余件。其中做得最多的,還是幫助社區(qū)協調解決一些日常管理問題,幫助貧困家庭、殘疾人、失獨家庭、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這也是基層群眾最需要我們去關注關心的地方。
南鋼大道與昌東大道交界處的積水問題,困擾當地居民多年。我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積極與南鋼街辦、區(qū)城管委聯系呼吁,積極籌集資金20萬元,對該路段進行了維修,解決了影響當地居民出行、企業(yè)生產運輸的大難題;市政協委員胡小明在了解到社區(qū)南鋼學校退休教職工缺少活動設施后,協調裝配了一套健身器材;委員涂如蘭、章海程利用值班日到社區(qū)小商戶、攤點講解公共衛(wèi)生知識,幫助商戶積極辦理衛(wèi)生許可證;大家通過接聽居民來電、來信、上門走訪等渠道,了解并積極協調處理社區(qū)房屋漏水、化糞池堵塞、青少年教育、社區(qū)管理、辦理社會事務等問題50余件,為居民營造了一個舒適、整潔、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
社區(qū)居民牛龍奇,2004年下崗后一直在家治病,2010年又患肺癌,家庭十分貧困,我頂著烈日酷暑多次到區(qū)、市有關部門,幫助申請醫(yī)療救助12115元;86歲的孤寡老人楊花香,由于本街道沒有敬老院,一直靠鄰居接濟勉強度日,我們設法幫她住進了臨近地區(qū)的敬老院;從中學畢業(yè)10多歲就患病雙腿殘疾、現年50多歲的戴素萍,因身患肌肉萎縮癥,30多年未出過家門,我們?yōu)樗I來輪椅,并聯系義工定期把她背下四樓,實現了她出門逛街的夢想;居民涂海生、羅春紅夫婦一家煤氣中毒,兒子不幸身亡,我們第一時間為他們申請1.5萬元救助金,并辦理了再生一胎證,幫助他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抗美援越老兵彭榮根,其身份因歷史原因一直沒有得到認定,找到我們后,我們多方協調取證,終于認定了他的身份,使他及時享受相關待遇,他感激地送來錦旗……
看到一張張憂愁的面龐泛出了舒心笑容,看到一個個面臨窘迫的家庭重新樹立起了生活的信心,我們的心里比蜜還要甜,同時讓我們感受到,政協委員在社區(qū)、鄉(xiāng)村大有可為。
我們的做法,得到了市、區(qū)政協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在省、市、區(qū)多次相關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介紹。許多領導來到工作室視察指導工作,很多同行也來工作室相互交流,當地的多家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予以關注報道,我也榮獲“江西省十大新銳委員”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依托“王琴工作室”,按照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理念、因地制宜建立志愿隊伍、多種形式密切聯系群眾、凝心聚力發(fā)揮各方優(yōu)勢、勇于創(chuàng)新提升服務水平的思路,進一步健全機制、夯實基礎、發(fā)揮作用,引領周圍更多的人投入到為居民群眾服務的行列中來,讓政協人為民服務、樂于助人的精神持續(xù)“發(fā)酵”,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風氣、一種時尚,真正做到用愛心溫暖社區(qū)居民,用真誠贏得群眾信賴,用行動影響周圍干部,用作為提升履職實效,用服務展示委員形象。
?。ㄖv述/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政協常委王琴整理/羅平熊慶華)
編輯:羅韋
關鍵詞:居民 社區(qū) 王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