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李公樸情系“北門”
1942年,李公樸全家從重慶來到了昆明。在這里,他以滿腔的熱情和出色的社會活動能力,廣泛接觸各界人士,結(jié)識了一大批朋友,團結(jié)了一批朝氣蓬勃的青年。
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昆明的一些進步書店遭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迫害和摧殘,書報郵寄也被控制,人們嚴重缺少精神食糧。李公樸非常氣憤,他認為:我們要民主,就必須要斗爭下去,就要自己開書店、辦出版社,開辟屬于自己的陣地。這是出版戰(zhàn)線上的一場生死搏斗。1942年12月,李公樸在昆明北門臨街一間40平方米的店鋪做了兩個竹架,用長木板架起了個案子,正式開辦了“北門書屋”。
李公樸開辦書店得到了朋友的贊同和大力支持。書店的房子是昆明商會會長李琢庵的房產(chǎn),當他知道李公樸要辦書店,立即表示不收分文租金。出版界的同行,如上海圖書雜志公司、華僑書店、康寧書店等都主動供應“北門書屋”大批圖書,賣出后按四六開或三七開結(jié)算,賣不出的話可如數(shù)退回。李公樸開書店的消息很快傳開,吸引了附近西南聯(lián)大進步師生及社會進步人士的經(jīng)常光顧。甚至一些遠道的學校、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為了支持“北門書屋”,紛紛前來購書。
李公樸隨后準備開辦“北門出版社”。但開辦出版社需要資金扶持,要有作家合作,還要有印刷廠作為后援。李公樸始終秉持著“為群眾辦的事,要依靠群眾來辦”的理念,每天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在車上裝著一個皮喇叭,跑到書店、印刷廠、學校、青年會等地方。他找到了一些暫時不付稿酬的稿子和能賒欠的印刷廠。
1943年,“北門出版社”終于開始運作。出版社最早出版的兩本書,一本是楚圖南(筆名高寒)翻譯的尼克拉索夫等人的詩集《楓葉集》,另一本是張光年(筆名光未然)的詩作《雷》。這些都是歌頌戰(zhàn)斗和新生活的詩篇,出版后直接在“北門書屋”銷售,深受進步人士的歡迎。(周星)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