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委員說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歐陽堅: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提高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能力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和行動指南,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主動和堅定決心?!稕Q定》中明確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文化改革發(fā)展。黨的十六大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作出戰(zhàn)略部署。一方面明確提出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要求把經營性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成為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主力軍;另一方面提出國家要重點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yè),要求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通過內部改革,提高效率,增強服務職能,更好地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其中一個要點,并指出要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要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根本遵循。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的文化產業(yè)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卓有成效,為人民群眾提供優(yōu)質文化產品、高效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明顯增強。
但是也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區(qū)域化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強,這對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雖然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優(yōu)質文化資源、產品和服務在城鄉(xiāng)之間、地域之間還有較大的差距。正是基于上述問題,《決定》對“優(yōu)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進行了部署。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一項重點任務就是要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通過有效舉措,引導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來。
通過在基層調研我們發(fā)現,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有四個有助于:即有助于發(fā)現和遵循群眾的文化需求,是有效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文化需求的必然選擇;有助于把優(yōu)質文化資源配置到基層,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實現資源共建、共用、共享,是降低公共文化服務成本、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率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吸引社會文化資源進入,是拓展資金渠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的有效辦法。因此,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對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群眾高水平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別是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結合當前文化發(fā)展的新趨勢和面臨的新任務,就如何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要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配套體系。要進一步細化實化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配套政策和相關法規(guī),抓緊制定專項指導意見,明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方式和途徑,明晰政府和社會力量各方的權責邊界,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準入和退出標準、考核約束和表彰激勵規(guī)則,使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有章可循,提高工作實施中的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配套的資金保障制度,鼓勵各級財政設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專項扶持資金,主要用于以獎代補、政府采購、志愿者補助等。要完善文化志愿服務機制,加強文化志愿服務制度化、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建設,完善志愿者準入、組織、管理、激勵、退出等機制,建立星級文化志愿者認證制度;通過先進宣傳、榮譽表彰、補助獎勵等方式,增強文化志愿服務吸引力。從而,激勵和引導更多社會力量自愿積極地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二是進一步深化文化事業(yè)單位內部改革。要通過改革,推動文化事業(yè)單位拓展職能。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面向基層群眾創(chuàng)作、生產和供給優(yōu)質文化產品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強面向社會對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指導、幫扶和服務職能,成為公共文化活動的輔導者組織者。這既可以財政少花錢、單位少出人,又能做成更多的群眾滿意的實事好事。另外,要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進一步推動文化等事業(yè)單位所屬的公共場所和設施向全社會開放,為各種公益的文藝體育等活動提供便利,做到少收費,甚至不收費,以此最大限度地盤活公共資源,降低活動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機制。在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過程中,要把產品下沉、服務下沉,讓基層群眾能夠共享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成果,盡快縮小公共文化服務在城鄉(xiāng)、區(qū)域之間的差距。要把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工作重心放在鄉(xiāng)鎮(zhèn)、城市社區(qū),特別是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疆地區(qū)和脫貧地區(qū),借助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城市更新行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等建設契機,加強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補齊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短板。要加大對社會力量參與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疆地區(qū)和脫貧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推動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資金更多地向這些地區(qū)傾斜。同時,要切實增加面向基層群眾和特殊群體提供優(yōu)質文化公共產品的工作力度。
四是要創(chuàng)新對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引導、扶持和組織機制。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要尊重群眾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和多樣化需求,擴大群眾的參與度,讓群眾在自我服務、自我組織中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以此提升他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對群眾積極參與自發(fā)組織,又能積極向上、效果良好的文化活動要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給予扶持,對參與服務作出貢獻的企業(yè)、社團和個人要予以表彰。但同時也要發(fā)揮政府的監(jiān)管職責,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引導和把關,對重大文化活動的內容事前要審核、事中要監(jiān)督,確?;顒咏】涤幸?、文明合規(guī)。要為社會機構和群眾組織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和場地設施的投入,提供必要補貼和稅收減免,以撬動社會資源和民間力量更加主動、自愿地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
總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我國健全和優(yōu)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加強調查研究,遵循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細化實化具體舉措,切實推動中共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fā)展,真正讓人民群眾在口袋“鼓”起來的同時,心情也“樂”起來。
(本文作者歐陽堅系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