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西湖龍井也能制白茶?
——一位女制茶師的茶情心路
駱?biāo)枷?本報記者 李宏
“龍井茶也能做出白茶?”
“白茶不是福建的嗎?”
面對這些質(zhì)疑,女制茶師高嵩已習(xí)以為常。
說起“茶都”杭州,人們只知一綠一紅。“綠”是西湖龍井,“紅”是九曲紅梅,卻鮮有人知還有一白:龍井白茶。這是高嵩的新嘗試,以龍塢村群體種土茶為茶青原料,以白茶工藝制作的白茶。
10月的杭州,正值初秋,高嵩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始秋茶的制作。從第一次龍井白茶的誕生到現(xiàn)在,不知不覺,已然過了3個春秋。
■ 白茶緣起
2019年6月一個晴朗的午后,在中國茶葉博物館,杭州西湖大學(xué)校董葛航與高嵩暢聊茶文化。在談及西湖龍井時,葛航好奇地問高嵩:“我們杭州西湖龍井那么好,能用它做出白茶嗎?”
高嵩篤定地回答,完全可以。
彼時的高嵩,雖沒有制茶經(jīng)驗,卻已是與茶結(jié)緣10年的資深茶道師。或許是曾在茶園里抓一把鮮葉放入口袋,曬干后嘗試一泡,竟別有一番滋味;或許是研習(xí)茶道10年對茶有種道不明的感應(yīng),似有個信念在告訴她,西湖龍井一定能制作出白茶,而且非常好喝。
這一想法萌芽后,高嵩馬上付諸行動:學(xué)習(xí)制茶知識、請教制茶師傅、找原料、借設(shè)備。不同茶樹原料,不同萎凋時間,不同烘焙溫度,一次次地試驗和對比。終于,她手工制出了第一款龍井白茶,取名“龍元白茶”。
這款白茶湯色澄亮,口感甘洌,既有龍井茶的清甜,也有白茶的溫潤。即便新茶也沒有澀青味,可泡可煮,茶香飄溢,罄入心扉。
“我選用的茶料來自西湖龍井核心產(chǎn)區(qū):西湖區(qū)轉(zhuǎn)塘街道龍塢茶村。而茶青是當(dāng)?shù)氐娜后w種土茶。”高嵩在制茶時發(fā)現(xiàn),用土茶制作白茶,相較于種植規(guī)模更大的龍井43而言,反而更能釋放出馥郁的香氣,也更具耐泡度。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藝為采摘—萎凋—烘干,我又增加了一道工藝——輕微揉捻。揉捻是為了釋放茶青中的芳香物質(zhì),泡出的茶才有香氣,但又不宜揉得過重,湯感容易發(fā)澀。”高嵩說。
■ 傳遞感動
龍元白茶的誕生之路充滿磕絆,高嵩可謂一路披荊斬棘:曾在開始制茶前兩天被告知原場地不能用,需要臨時再找新茶廠;曾遭遇梅雨季,面臨青葉發(fā)霉大量損耗……然而,即使面對再始料未及的困難和阻礙,高嵩都從未想過放棄。
“茶在我心中,是一份溫暖所在。我愿意克服困難,將這份溫暖傳遞給更多人。”10年前高嵩開始研習(xí)茶道,是源于老師沖泡的那杯日月潭紅茶。高山茶香伴著茶湯緩緩流至身體的每個部位,一種沁入心靈深處的感動,從每一寸肌膚向外擴(kuò)散,她感受到久違的觸動和松弛。
也是從那時起,她暗暗下定決心:不僅要泡出一杯讓人感動的茶,更要能制出一杯讓人感動的茶。而這些年的傾心付出,不僅做出了一杯好茶,還得到很多意外之喜。
“每年,茶農(nóng)都會用機(jī)器剪斷茶葉芽頭,等待來年茶樹發(fā)新芽,制作明前龍井茶。而我們開始收秋季茶青后,茶農(nóng)們手工采摘,還有個驚喜發(fā)現(xiàn),來年春季茶芽長勢更佳,茶葉品質(zhì)也更好。”高嵩說。送茶青的村民邊將茶葉攤在匾上,邊和她感慨,“還好有你們收土茶,不然我們采下來的茶葉都要扔掉的,賣給你們還能賺些錢。”
“采茶的村民都是上年紀(jì)的大伯大嬸,春茶后茶農(nóng)的收入開始減少,忙碌慣了的他們難以賦閑,一聽說有人收土茶可以賣錢,每日清晨天剛微亮就頭戴手電筒上山采茶,午飯前頂著烈日背著滿滿一麻袋青葉下山。看著茶農(nóng)們的茶簍和滿意的笑容,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更值了。”高嵩說。
■ 茶的秋語
10月,正是杭州最美季節(jié),龍塢茶村陽光正好,院子里飄著悠悠青葉香,高嵩走進(jìn)茶廠。移步到揉茶區(qū)域時,耳畔更是傳來歡聲笑語。忙碌的大姐都是村里的農(nóng)婦,揉茶的手法很是利索。
“需要的那張茶桌我已經(jīng)讓人去搬了。誒,這車茶萎凋得不夠,要再曬曬呀。”另一邊,陸廠長敞亮的嗓音常先人到達(dá)。話音未消盡,下一刻人已腳踩風(fēng)火輪般去張羅晚飯了。
最里面的三排烘茶籠仍在24小時連軸烘,茶葉要定時翻動以免受熱不均。主負(fù)責(zé)烘茶的小俞和大勇,已練就娃娃機(jī)般的機(jī)械手,手臂近乎固定地翻著茶葉。“嘩嘩嘩”茶葉翻滾的聲音,是茶廠最悅耳的背景音樂。
“茶是有靈氣的,一款手工茶好喝,并不單靠原料和工藝,也離不開所有制茶參與者的能量聚合。”高嵩佇立定定地看著,順手翻開身旁的烘焙籠,手伸入熟練地來回?fù)軇樱遣枞~烘透后才有的沙沙脆聲。捧一把干茶到鼻前,聞著這第一道茶香。
她知道,又一鍋茶,可以出了……
編輯:陳姝延
關(guān)鍵詞:白茶 高嵩 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