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千年交城堆綾“出山記”:從中國小城走向世界
中新社呂梁7月20日電 題:千年交城堆綾“出山記”:從中國小城走向世界
作者 楊佩佩 高雨晴
在山西呂梁,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山西省級非遺項目交城堆綾迎來發(fā)展新機。這些將綾羅綢緞通過藝術手段堆繡,形成具有軟體浮雕效果的工藝品,開始走出位于呂梁山東麓的交城,銷往美國、德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地。
堆綾也叫堆花、堆錦,被稱為“軟體浮雕、立體國畫”。公開資料顯示,清末戰(zhàn)亂,眾多堆綾藝人流落民間,交城堆綾則以家族的方式傳承下來。2017年,交城傳統(tǒng)堆綾藝術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日,在交城一間工作室內,交城堆綾第六代傳承人張姣麗正在培訓學員。“堆綾全部是手工制作,哪怕是做一枚胸針,也要經過畫、剪、刻、剔、挑、編、割、刮、縫、貼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
談及交城堆綾的發(fā)展,張姣麗坦言,是母親解愛英讓交城堆綾逐步專業(yè)化,走出交城,甚至走向世界。
第五代傳承人解愛英自幼學習堆綾技藝,高中畢業(yè)后便從事堆綾藝術創(chuàng)作,并多次參與各類比賽。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一項非遺,解愛英于2007年創(chuàng)辦工作室。
張姣麗從小對交城堆綾耳濡目染。大學畢業(yè)后,她選擇回到家鄉(xiāng)與母親一同進行堆綾藝術創(chuàng)作。而她的加入,為傳統(tǒng)堆綾藝術賦予了新的靈感。
“我和母親的創(chuàng)作思路不同,她的作品花鳥魚蟲、仿古神話等題材較多,而我的作品多結合現代青年人喜好,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tǒng)交城堆綾中。”張姣麗說,如今將堆綾技藝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設計制作了堆綾帽飾、包飾以及國風胸針、胸花等。
張姣麗介紹,截至目前,交城堆綾作品有山水園林風景、花鳥魚蟲、仿古神話、古代仕女、現代個性等八大系列。近年來,她們所創(chuàng)作的堆綾作品共榮獲40余項國家級、省市級獎項。
為了讓非遺不“遺”,張姣麗母女打破“家族傳承”方式,2012年,她們在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公司,開始招收學員,截至目前已超百人。同時,她們還通過非遺進校園、開設公益講座等,讓更多民眾了解交城堆綾,掌握堆綾技藝。
“近年來,我們不斷外出參加國際性展會,除了帶作品,還帶著材料包,讓民眾親自制作,體驗堆綾技藝。”張姣麗說,保護、傳承并創(chuàng)新交城堆綾這項古老非遺技藝,是她和母親的夢想,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其中,讓交城堆綾走向世界。(完)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堆綾 交城 走向世界 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