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評論
低調的寶藏:意大利民謠音樂
意大利有一位傳奇的唱作人——法布里奇奧·德·安德烈(Fabrizio De André,1940-1999)。在他逝世后的20年里,意大利幾乎每個月都會有紀念他的音樂會。2020年是法布里奇奧誕辰80周年,即使在疫情期間,民眾也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米蘭市中心廣場參加紀念活動。
法布里奇奧的作品充滿熱那亞民謠元素,他的歌詞被評論界譽為“真正的詩”,他主張音樂的魅力在于富有個性的詮釋,通常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
與歐美同類音樂相比,意大利民謠的風格往往更優(yōu)雅。詞如詩,曲調則多結合古典樂,甚至動用到堪比交響樂的編制,如法布里奇奧的《靈魂拯救》一曲就發(fā)動了近54位意大利音樂人來一起完成。
意大利人將像法布里奇奧這樣身兼詩人、詞曲作者與歌手的藝術家稱為“Cantautore”,即Canta(歌)和Autore(作者)的縮寫,可譯為“唱作人”或“創(chuàng)作歌手”。
盡管如此,意大利民謠音樂在亞洲卻鮮為人知。
據(jù)我所知,亞洲最早引進法布里奇奧歌曲是日本樂評人山岸伸一,1984年他在唱片《地中海之路》前用日文介紹了法布里奇奧,之后香港歌手區(qū)瑞強在1991年翻唱了孝升填詞的《因為有你》(電視《四驅橋圣》主題曲,原曲名為法布里奇奧的 《漁夫》),1999年韓國音樂制作人劉延叔對法布里奇奧唱片作了部分整理。此后便極少見到有和這位意大利民謠歌手相關的譯介。
法布里奇奧遺孀、法布里奇奧基金會會長多利·蓋茲(Dori Ghezzi)告訴我,意大利民謠音樂在其他國家(比如中國)不流行可能是受到其語言的限制。“畢竟意大利語在世界上并不主流,而如今世界看意大利音樂,無非是看它的美聲唱法和那不勒斯傳統(tǒng)音樂,這也是(意大利)現(xiàn)代音樂藝術家在中國不太出名的原因。”
的確,雖然在美國和日本都有學者研究法布里奇奧,但由于不精通意大利文,且至今未有有關法布里奇奧的英語著作面世,他們的研究受到了限制。相對的,1960年代至今,美國搖滾樂的叛逆精神乘著全球反抗運動風起之勢,成為世界流行音樂潮流的主調。英美音樂人在此潮流中創(chuàng)作的作品所蘊含的社會性和對抗張力,是意大利民謠音樂所不能比擬的。而當世界各地的青年接受了英美流行文化,意大利人便很難在市場上與之抗衡了。
另外,意大利唱片工業(yè)不夠發(fā)達也限制了作品的傳播。歐美國家的流行音樂工業(yè)在挖掘、包裝人才和推銷產(chǎn)品方面,擁有更高效能的優(yōu)勢,其中又以美國為最。鮑勃·迪倫是自己創(chuàng)造了自己,但這也和美國文化工業(yè)脫不開關系。“貓王”、邁克爾·杰克遜亦證明了美國文化工業(yè)強大的造星能力。
此外,或許還有個人因素的影響。以法布里奇奧和迪倫為對照,法布里奇奧的商業(yè)意識和能力恐怕是無法和迪倫相提并論的。法布里奇奧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詞曲創(chuàng)作,生性低調的他極少在公眾場合露面,直到1975年才舉行了第一次個人演唱會,這無疑也是影響他知名度的因素之一。
最后,這或許還和意大利的國民性格有關——不只法布里奇奧,意大利一般民眾多是向往自由的浪漫性格,藝術創(chuàng)作者尤其厭煩庶務,他們多喜在自己熟悉的本土悠游,少有人能兼具打理俗務的能力和走出國門的雄心。
(作者系旅意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著有《尖叫的經(jīng)典:冰島音樂簡史》等)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意大利 民謠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