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在人民中永生——焦裕祿遷葬蘭考追記
慎終追遠又清明。當庚子年的春風再度染綠中州大地時,2017年3月27日率先在河南省脫貧的蘭考縣,正決戰(zhàn)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田園錦繡、百姓康寧之日,蘭考父老祭掃焦裕祿墓,又憶起他當年披肝瀝膽帶領(lǐng)人民抗災(zāi)奪豐收的歲月,又回到了54年前令山河垂淚的遷葬現(xiàn)場……
“死后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
1964年5月10日,河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發(fā)出焦裕祿病危通知書。省地兩級組織部長來了,縣委領(lǐng)導(dǎo)也來了。焦裕祿請求說:“我死后不要為我多花錢,省下來支援災(zāi)區(qū)。我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后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1962年12月6日受命主政蘭考,同縣委一班人帶領(lǐng)全縣干部群眾,同內(nèi)澇、風沙、鹽堿展開氣壯山河的斗爭,成效明顯。1963年,全縣夏糧產(chǎn)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夏糧征購增長10倍多,全年糧食增長37%。1964年5月14日,肝癌晚期的焦裕祿病逝于鄭州。
焦裕祿因公殉職后,河南省委確定,按好的縣委書記待遇,安葬在鄭州革命公墓。此間,焦裕祿臨終提出死后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事,曾被提起過。省民政廳領(lǐng)導(dǎo)說,葬在鄭州不比葬在蘭考規(guī)格高?
焦裕祿的遺愿省委領(lǐng)導(dǎo)是知道的。1964年8月7日,省委第二書記文敏生在省三干會上講話說,“(蘭考)原縣委第一書記焦裕祿同志,共產(chǎn)主義風格高,有英雄氣概。他臨死的時候告訴縣委的同志說,沙堿沒治好,死不瞑目,死后要把他埋在沙丘上。這是多么好的同志!”
當時,焦裕祿的事跡尚未深入挖掘和宣傳,省領(lǐng)導(dǎo)在高度評價焦裕祿時,對他為早日解除重災(zāi)區(qū)人民痛苦背著死神沖刺的英雄事跡,對他“出師未捷身先死”時壯志未酬的情懷,還缺乏翔實了解。5月中旬,鄭州天氣已經(jīng)轉(zhuǎn)熱。據(jù)焦裕祿長子焦國慶回憶和館存治喪資料證實,焦裕祿靈柩暫存醫(yī)院時,限于當時的條件,購置了人造冰降溫?;靥m考安葬,從勘址、審批到造墓、運輸,時間和條件都不允許。加之主管部門認為,葬于鄭州革命公墓屬于褒獎和榮譽,故后事按歿于斯、葬于斯原則辦理,焦裕祿故后未能實現(xiàn)歸葬蘭考的遺愿。
1964年5月16日,焦裕祿追悼會暨安葬儀式在鄭州革命公墓舉行。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劉建勛,省委組織部部長張健民,開封地委、洛陽礦山機械廠和蘭考縣委領(lǐng)導(dǎo)代表,開封地區(qū)除蘭考外各縣縣委書記,焦裕祿遺孀和長子長女,焦裕祿母親和長子長孫等在場。
追悼會由曾任過蘭考縣委書記的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程約俊主持,曾在尉氏縣委、洛礦和開封地委任過焦裕祿領(lǐng)導(dǎo)的趙仲三致悼詞。
天下著雨,因臨時停電,追悼會用汽車電瓶給擴音器供電。
焦裕祿如愿魂歸蘭考,埋骨沙丘,源于中國新聞史上一次不尋常的發(fā)現(xiàn)。1965年12月9日,新華社記者周原到蘭考采訪,從縣委新聞干事劉俊生口中獲取了焦裕祿重大典型線索。周原趕到鄭州向新華社副社長穆青和國內(nèi)部工業(yè)組組長馮健匯報,穆青當即決定改變原定計劃,率記者于12月17日赴蘭考采訪。古道熱腸的百姓的心聲使他極為震撼:“你能不能給上面說說,把焦書記的墳給我們搬回來吧,離我們近一點,我們早早晚晚可以去看看,也好去燒燒紙?。 辈稍L中,不止一個群眾向穆青傾訴,愿把自己的壽命折給焦裕祿十年,或者替他去死,讓他繼續(xù)領(lǐng)導(dǎo)蘭考人民抗災(zāi)魔、拔窮根。
穆青返京前在鄭州向劉建勛匯報了焦裕祿事跡和蘭考人民的呼聲,建議盡快遷墳。河南省委對此很重視,打算辦三件事:一、授予焦裕祿同志革命烈士稱號;二、盡快將焦裕祿遷葬蘭考,按他的遺愿埋在沙丘上;三、在蘭考舉辦焦裕祿事跡展覽,或辦一個展覽館。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民政廳批復(fù)了蘭考縣委、縣人委1月30日上送的請示報告,同意授予焦裕祿同志革命烈士稱號。2月2日,河南省委研究決定,將焦裕祿墓遷回蘭考。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發(fā)穆青等人寫的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轟動全國。省民政廳征求地縣意見,同縣民政局于18日形成焦裕祿遷葬方案,初步確定2月21日上午10時在鄭州革命公墓舉行遷墓儀式,22日中午在蘭考新墓地舉行安葬儀式。
“人民的好書記,回來?。 ?/p>
焦裕祿遷葬蘭考前,劉建勛派省人委秘書長趙啟平赴蘭考選址。
蘭考有1600個沙丘,趙啟平組織地縣兩級領(lǐng)導(dǎo)研究時,先是把視線投向焦裕祿找到翻淤壓沙良策的張莊,接著又轉(zhuǎn)向長眠著為解放蘭考犧牲的800多名烈士的高場北地沙丘。但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兩地距縣城均有十多里遠,不利于今后組織紀念活動,因而放棄了。
這時,蘭考縣委副書記張欽禮說,有一次,老焦領(lǐng)他到縣城北明代黃河故堤“土?!辈炜达L沙。焦裕祿登高四顧,高興地說,這個地方真好,站得高,看得遠,可以清楚地看到風從哪里起,沙從哪里落。將來我死了,要是能埋在這里多好!張欽禮的話,為焦裕祿墓地尋覓提供了坐標。眾人前往察看“土?!?,異口同聲說好,認為葬在這里既符合焦裕祿心愿,又便于日后瞻仰管理,遂將此處定為焦裕祿墓地。
恰在此時,鐵道部通知,3月1日起,禁止通過鐵路運送尸體??h委抽調(diào)財委主任趙甫坤負責平整墓地,機關(guān)干部和群眾踴躍參加,10天削去“土?!表敳课迕?,向南推土8200立方米,平整面積1100平方米,在墓區(qū)北側(cè)按鄭州革命公墓焦裕祿墓的規(guī)格開掘基坑,用磚砌成2.7米長、1.1米寬、1.3米深的墓坑,墓區(qū)邊長10米,內(nèi)地基抬高30厘米,周圍用青磚砌起1.2米高的花墻。
經(jīng)縣委批準,抽調(diào)政治上可靠的張詩德、胡永德兩名老黨員看護墓地。兩人由老伴送飯,日夜精心守護,下雪時才躲進草庵子里。
蘭考縣民政局干事劉國華到鄭州起靈時,縣委領(lǐng)導(dǎo)專門交代,焦書記1964年下葬時用的棺材不太好,這次換口好點兒的棺材。劉國華趕到鄭州革命公墓辦好手續(xù),在陵墓南數(shù)第4排、西數(shù)第10個位置,找到了焦裕祿墓。動手起靈前,公墓工作人員告訴劉國華,夏天不化尸,因為地下是涼的;冬天化尸,因為地下是熱的。焦裕祿入園埋葬已3個年頭,棺材在地下經(jīng)過了兩個冬天,挖出來不會是原樣了。
果然,當他們在陵墓南頭挖坑移出棺材后,發(fā)現(xiàn)棺材兩頭的“堵頭”和下面的墊板已開始糟爛,棺材向外流著水,尸氣彌漫。劉國華心里很難過,按縣委領(lǐng)導(dǎo)要求,提出換一口新棺材。公墓工作人員說,現(xiàn)在尸身已不全,遇到空氣更不成型,除非火化,才好換新棺材。
把焦書記的遺骨火化了?劉國華驚愕地張大了嘴巴:那回去怎么跟蘭考人民交代呀!經(jīng)請示,確定對棺材進行加固處理,按傳統(tǒng)工藝,用皮灰、瀝青和膠熬制黏合材料,填補黏合了棺木破損開裂處;棺材用新木板托底,又在中間和兩頭加了3道鐵箍,最后刷了朱漆。
遷墓儀式改為2月26日上午舉行。劉建勛率出席省三干會的地縣負責同志,省會和蘭考縣各界代表,焦裕祿妻子徐俊雅、長女焦守鳳、長子焦國慶和母親李星英等親屬參加。當天中午,鄭州鐵路局向蘭考發(fā)出掛有四節(jié)車廂的專列,一節(jié)載有省、地和有關(guān)部門領(lǐng)導(dǎo)同志,一節(jié)載有焦裕祿靈柩和護靈的親屬,一節(jié)載有鄭州國棉三廠的軍樂隊,一節(jié)載有花圈和工作人員。車頭前掛著飾有黑紗的焦裕祿遺像,車廂兩旁貼著“向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巨幅標語。
焦裕祿生前克勤克儉,自己和家人從不占國家一分錢便宜。當他如愿以償重返蘭考時,黨和人民給自己的兒子以最高禮遇。
2月26日下午,專列抵達蘭考火車站東閘口。蒼天含黛,大河嗚咽。焦裕祿魂歸蘭考之際,縣城萬人空巷,火車站人山人海,街道兩邊掛滿了挽聯(lián),成千上萬蘭考百姓自發(fā)披麻戴孝。當載著焦裕祿靈柩的靈車一出現(xiàn)在街頭,悲痛萬分的人群像一股湍急的浪潮,呼啦一下涌了上去,瞬間將靈車淹沒。精壯的漢子和婦孺老弱,不顧一切沖上前去,齊刷刷跪倒一片,哭聲驚天動地。經(jīng)維持秩序的人員現(xiàn)場疏導(dǎo),靈車重又徐徐向前開動。匍匐棺前的群眾揮淚如雨,退一步,叩一個頭,棺兩邊的群眾則扶棺前行,泣不成聲。人們用嘶啞的聲音哭喊著:“焦書記,你是為俺們活活累死的,蘭考人民對不住你!”
火車站離墓地有3里路,靈車整整走了兩個半小時。
焦裕祿靈柩抬至墓穴旁,呼天搶地的蘭考百姓跪成一片。十幾個群眾不顧一切跳進墓穴,周圍自發(fā)圍起兩道人墻阻止棺木入穴。人們舍不得他們的好書記,扯著嗓子哭喊:“焦書記,回來啊!”死活不讓下葬??h領(lǐng)導(dǎo)流著淚勸說聚集在墓穴周圍的群眾:“鄉(xiāng)親們,焦書記為咱蘭考人操盡了心,他太累了,就讓他好好歇息吧!”
跳到墓穴里的群眾聞聲悲痛地放聲大哭。最后,在工作人員勸導(dǎo)下,情緒失控的群眾好不容易才離開了墓穴。
靈柩放入墓穴時,拽繩的人千般不舍,萬般痛楚,怎么也不愿往下放繩子。棺木一點點下沉,周遭的哭喊聲像海潮喧嘩,又似沉雷轟鳴。當棺木終于沉入墓穴,覆蓋上水泥券后,數(shù)不清的群眾沖上來,墓地再次爆發(fā)震撼蒼穹的哭喊聲:“焦書記,回來??!”“人民的好書記,回來?。 倍眄?,人們又齊刷刷跪下,虔誠地磕頭,捧起黃土輕輕撒向墓壙。鐵鍬閑置在一旁。飛揚的黃土遮蔽了早春的陽光。帶著大河浸潤的熱土和人們心底淌出的淚水,焦裕祿與蘭考大地融為一體。
大河長哭,云水淚奔。一個光耀千秋的赤子,靜靜安臥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在蘭考地坼天崩的日子里,胼手胝足的百姓慷慨拋撒的滾滾熱淚,好像使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的水都漲了幾分。
焦裕祿二女兒焦守云,憶起當年痛不欲生的遷葬時寫道:“給父親遷葬的時候,我跟著,拽著母親,見她哭得一會兒上不來氣,要撞在棺材上跟著他走。奶奶也來了,就不哭,她時刻注意著母親?!?/p>
“要不是你爸爸臨終前對我的托付,我早隨他去了……”每逢憶起遷墳?zāi)撬焊瘟涯懙臅r刻,徐俊雅便啜泣著對子女這樣說。焦裕祿逝世后,孩子們見得最多的場景,是母親對著父親遺像默默流淚。搬家時,徐俊雅先把焦裕祿遺像擦干凈,再貼身抱到屋里。徐俊雅終生自責并難以釋懷的是,當年她同焦裕祿結(jié)婚時,沒有繡完那對寓意特殊的鴛鴦?wù)眍^。結(jié)婚時只繡一只鴛枕,成了徐俊雅至死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件憾事。她把結(jié)婚時不成雙的鴛鴦?wù)眍^,視為丈夫早逝的讖兆。
幾張照片定格的魚水深情
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有一張感人照片,真實展現(xiàn)了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前楊莊村群眾張傳德,遷葬時懷抱幼兒失聲痛哭的情景。
1963年麥子黃梢時節(jié),張傳德不滿1歲的兒子張徐州突發(fā)重病,面色青紫。小徐州是父母到徐州要飯,頭年6月在郊野生下的。張傳德用火燎一下鐮刀,割斷孩子身上的臍帶,把不合時宜的荒年來客接到人間。7天后,逃荒路上添丁的張傳德拖妻攜子爬上返鄉(xiāng)列車。
在缺醫(yī)少藥的窮鄉(xiāng)僻壤,誰也鬧不清小徐州得的啥病。眼見孩子行將不治,張傳德抹把淚,踅到村外撿了一束谷稈,又翻出一根草繩,草草將瘦得皮包骨的孩子裹好塞進筐里,準備上工時扔到村外。
骨肉分離之際,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再次閃發(fā)出溫馨的光芒。淚眼蒙眬中,妻子張香透過谷稈,看到孩子青紫色的臉上鼻翼還在翕動,泣聲說:“他爹,孩子還有口氣,等你下工回來再扔吧!”
張傳德絕望地看著氣若游絲的孩子,顫聲說:“咱家里連飯都吃不上,下了工孩子就活過來了?”說著,拎起筐子就要出門。這時,進村訪貧的焦裕祿一腳踏進家門,見狀忙問:“老鄉(xiāng),家里出了什么事?”
張傳德瞅瞅手拎的筐子說:“孩子病得沒救了,想扔到村外呢!”
焦裕祿伸手觸摸孩子口鼻,隱隱感到一絲若有若無的熱氣,驚喜地說:“老哥,孩子還有氣哩!只要有一點希望,就得救過來!”說著,掏出本子在上面給縣醫(yī)院高芳軒院長寫了幾句話,囑他想法子把孩子治好,撕下那張紙,要張傳德拿著送孩子去醫(yī)院找高院長。
焦裕祿看出張傳德心里還不托底,拉他到大隊部用搖把子電話與縣醫(yī)院高院長通話,要求全力搶救送院的病兒。張傳德弄清焦裕祿是縣委書記,像是苦海中遇見了菩薩,用獨輪車推上孩子就趕往45里外的縣城。路上,他買了一盒火柴,走一程就劃一根火柴,看看孩子還有沒有氣。半夜時分,孩子終于送到縣醫(yī)院,經(jīng)搶救轉(zhuǎn)危為安。
焦裕祿惦記著小徐州,下鄉(xiāng)回來3次跑到醫(yī)院看望,囑咐醫(yī)生一定把他的病治好。25天后,小徐州病愈出院。焦裕祿趕來替張傳德付了醫(yī)藥費,抱起喜笑顏開的小徐州,像自己的親兒子被救活一樣高興。
周原赴蘭考采訪,聽到小徐州重生的故事,極為感動。張傳德打算給兒子改個名,眾人建議叫張衛(wèi)焦。周原做主改名張繼焦。
一個垂死的農(nóng)家病兒,經(jīng)焦裕祿關(guān)照起死回生,張傳德從夢幻般的經(jīng)歷中,對黨和政府有了徹骨入心的認識。焦裕祿英年早逝,他如聞晴天霹靂,遷葬這天抱著孩子早早就趕來了。小繼焦見到熟人,已會說父母教的兩句話:“孩子,你的病是誰治好的?”“系趙福記(是焦書記)?!薄澳汩L大干啥?”“該蘭考滿冒(改蘭考面貌)。”
焦裕祿視農(nóng)民病兒為親骨肉,張傳德為孩子更名謝恩,動人心扉的魚水新歌傳遍蘭考城鄉(xiāng)。張繼焦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工作多年,后任副主任。他把徐俊雅當作生身母親,徐俊雅也對璞玉渾金品格的張繼焦視同己出,親熱地稱其為“老七”,就連張繼焦找對象、蓋房、結(jié)婚、生子,都親自操持。徐俊雅過世后,長子焦國慶主持,把媽媽留下的8萬多塊錢一分7份,除6個子女外,張繼焦也得到一份。
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第二張攝于遷葬現(xiàn)場的照片,是老韓陵公社牛王廟村蕭位芬老大爺迎靈時痛不欲生的情景。蕭位芬是焦裕祿能掏心窩子的莊戶朋友,也是他到蘭考頭一回下鄉(xiāng)就獲取除“三害”真經(jīng)的老師。蕭位芬不顧個人不準帶花圈要求,和村干部抬著他買的花圈來到墓地,一見焦裕祿遺像就哭著喊:“莊戶人的好書記,你是活活地為俺蘭考百姓,硬把自己給努(累)死的呀!困難的時候你為俺農(nóng)民操心,跟著俺們受罪,現(xiàn)在,俺們好過了,全蘭考翻身了,你卻一個人在這里……”遷葬儀式結(jié)束,老人猶哀痛不已,淚流不止。
遷葬現(xiàn)場,哭成淚人的戴留柱見證著另一個感人故事。1963年2月的一個雪夜,戴留柱隨爺爺外流,在火車站被冰凌扎破了腿,痛得直哭。焦裕祿找醫(yī)生給他止血包扎,還送來了棉衣和吃的。爺倆到洛陽后,戴留柱患了急性肺炎,但衛(wèi)生院沒有治肺炎的特效藥紅霉素。爺爺講了在火車站遇到焦書記的經(jīng)過,院長給焦裕祿打電話,焦裕祿感謝他關(guān)心災(zāi)民,要求設(shè)法找藥給孩子治病,藥費由縣里解決。院長連夜聯(lián)系紅霉素給孩子輸液,戴留柱很快痊愈出院。半年后,戴留柱爺爺帶著孫子來感謝焦裕祿,拿出柿餅一定要他嘗嘗。焦裕祿推辭不過嘗了兩個?;氐郊依铮瑺敔敯l(fā)現(xiàn)裝柿餅的兜里有兩毛錢,愣住了。老人在焦裕祿墓前泣不成聲說:“焦書記啊,留柱今后就叫恩焦!”
追悼大會結(jié)束后,焦裕祿在老韓陵蹲點時,到村外草庵子里親切看望并譽為小英雄的張根生、張二寶、張根眾3位小護林員,把在村里精心挑選的3棵泡桐樹,栽在了焦裕祿墓前。
“裕祿完成黨交給的任務(wù)了嗎?”
日暮時分,山呼海嘯的哀思潮退卻后,忽聽從焦裕祿墓前傳來一聲凄楚的哭喊聲:“爹啊……”人們循聲望去,只見一個身戴重孝的少婦,正雙手插在墳上放聲慟哭。人們詫異:沒聽說焦書記有這么個女兒呀!經(jīng)詢問,哭墳者是堌陽公社牛場村農(nóng)民孔令換之妻。
兩年前,家無隔夜糧的孔令換之妻產(chǎn)后不下奶,哀求丈夫:“給俺買點紅糖沖碗水喝吧!”孔令換攥著家里僅有的兩毛錢跑到供銷社,得知紅糖1斤1包不零賣,血氣方剛的漢子難過地掉了淚。正在供銷社的焦裕祿買了2斤紅糖和5尺布,來到孔令換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家。當人民的兒子在群眾最無助、最無奈時,捧著一顆滾燙的心雪中送炭,逾越血緣的親情便像清泉滋潤了百姓的心。他們明白了,當年為解救受苦受難的人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敵人干的共產(chǎn)黨,還在蘭考,而且老焦這個父母官,善解人意,知冷知熱。眼下的日子是難,可比起受剝削受壓迫的舊社會,還是強多了。跟著這樣的黨,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坎?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呢?
孔令換之妻身戴重孝到焦裕祿墳上哭爹的故事,在各地流傳得很廣。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金牌講解員、89歲的李國慶,含淚對我講起這件往事,依然激情難抑,聲音發(fā)顫。李國慶說,他不會說普通話。但我知道,每當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及其他重要嘉賓到來時,他用地道的蘭考話作的講解,都曾那樣無可抗拒地征服了所有在場人的心。幾十年來,隨著他那富有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的講解,農(nóng)家女戴孝哭墳的故事,傳遍了祖國的山南海北。懷著朝圣之心來參觀瞻仰的人們,從這一極具象征意義的故事中悟出,在沒有戰(zhàn)火淬煉的和平年代,焦裕祿精神這一強健了一個政黨筋骨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蘭考這片一度被貧困和饑饉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土地上,36萬人民齊心協(xié)力降服“三害”的力量是怎樣凝聚起來的。當黨派到重災(zāi)區(qū)的縣委書記為父老鄉(xiāng)親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當百姓在他英年早逝后視其為再生父母,這樣的黨群關(guān)系所構(gòu)筑的執(zhí)政根基誰能比擬?這樣血肉相連的親情所形成的深厚偉力誰能戰(zhàn)勝?
遷葬儀式結(jié)束,人山人海的墓地歸于寂靜,剛強如鐵、明天就要回山東老家的李星英,突然變得羸弱不堪。她讓孫兒用一輛架子車,把她拉回兒子安臥的黃河故堤。西風殘陽,寒鴉噪晚。滿臉浸透悲苦的李星英,抱著兒子冰冷的墓碑,像是抱住了兒子瘦骨嶙峋的身軀。老人悲痛欲絕,嘶啞而無力地喊著:“祿子,這是咱娘倆最后一次在一起說話啦!娘老啦,走不動了,以后再也不能來看你啦……”
這是老人在終身引為自豪的兒子謝世后,第二次放聲大哭。
焦裕祿在鄭州病逝和下葬時,李星英沒哭。蘭考縣委領(lǐng)導(dǎo)來看她,相約誰都不許哭。見面后,大家問聲“老母親好”,淚水就憋不住了,一個個竟嗚嗚哭出了聲。老人勸大家:“同志們,不要哭,哭是沒有用的?!边^了幾天,老人問縣領(lǐng)導(dǎo):“裕祿完成黨交給的任務(wù)了嗎?”縣領(lǐng)導(dǎo)說:“完成了,完成得很好,很出色!”老人又問:“裕祿對得起毛主席了嗎?”縣領(lǐng)導(dǎo)說:“對得起啦,很對得起毛主席啦!”老人點點頭,眼圈紅了。過了一段時間,待老人心情稍稍平復(fù)后,有人問她當初為啥不哭?老人說:“俊雅還年輕,又帶著6個孩子,將來所有的事都要靠她一個人。我在那里哭,俊雅怎么活呀!”
可陪伴老人的兒孫們知道,焦裕祿病逝后,老人乘火車回到山東,在博山八陡火車站一下車,就趴在地上,手摳著黃土哀號:“我的兒啊,我的兒啊……”那天,老人在墓地直哭得昏天黑地,暮靄四合。
“非此母不能生此子。”焦守云談起奶奶的兩次慟哭,啜泣道:父親的一世英名,也得益于兩個偉大女人,一是媽犧牲奉獻,二是奶奶的教育。她無比驕傲為公家做事的兒子一下子沒了,內(nèi)心的痛苦難以言表。但她首先想的是別人的感受和怎么穩(wěn)住這個家,而把痛苦嚼碎咽到心里。奶奶的剛強、隱忍和處事方式,影響了父親一生。
這一天,有多少蘭考人哭得淚干腸斷?直到很多年以后,在蘭考,不能輕易提焦裕祿的名字,一俟言及,人們就傷感,就落淚。
清明來臨,10多萬農(nóng)民趕來祭奠焦裕祿。從高場北地烈士陵園到焦裕祿墓地,哀樂聲不絕于耳。和平年月,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犧牲還在繼續(xù)!為了解除人民的苦難,焦裕祿把一腔熱血灑在蘭考大地上了!
一位當年參加遷葬的老漢說:“我們真覺得打心底里對不住老焦。人家是縣委書記,還有病,放著那么好的日子不過,來陪咱農(nóng)民受那份罪。他把自己的心肝埋在了鹽堿地里啦,埋在沙灘里啦。老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老焦這個共產(chǎn)黨的縣太爺,自個兒啥都沒落下。種下的樹苗,他沒看到它們長大,種下的麥子,他連碗面湯都沒喝上。他走以后,蘭考人看著桐樹心就發(fā)痛,吃口饃都想哭!”
巍巍故堤,莽莽黃沙,蒼蒼翠柏,耿耿丹心。在人民博大溫暖的懷抱里,一生為百姓服務(wù)的焦裕祿,得到永生。
(作者:高建國,本文系作者根據(jù)中國作協(xié)重點扶持項目、其長篇報告文學《大河初心——焦裕祿精神誕生的風雨歷程》改寫,本書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焦裕祿 蘭考 遷葬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