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老小孩”穿新鞋過大年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6日電 題:“老小孩”穿新鞋過大年
新華社記者 張麗娜、王靖
對新年的期盼,莫過于孩子和老人了。
內(nèi)蒙古鄂倫春自治旗烏魯布鐵鎮(zhèn)紅旗村有個“老小孩”劉廣云,收到老伴劉玉杰送的新鞋,高興得逢人便“推廣”她的名牌鞋。“好看、暖和、走路不滑。”她從柜子里取出包裝盒慢慢打開,這雙厚底、亮面、內(nèi)襯絨毛的藍色老年鞋,就是老伴聽電視廣告的宣傳,專門到街里買來送給她的。
劉廣云摩挲了下新鞋,撣了撣鞋底上的土。前幾天她試穿了下,但怕干活弄臟了,屋里屋外走了兩圈便脫了下來。“一定得等到過年那天再正式穿,衣服也要換換。”說話間,她把鞋盒再次放入了柜子里。 73歲的劉老太太,此時像個七八歲的孩子似的,盼著春節(jié)早點到來。
什么過年禮物才能打動你的心?恐怕大多數(shù)城里人,好久沒有心動過了。而對于一個剛剛擺脫貧困的家庭來說,擁有一雙心儀已久的新鞋,就已足夠激動和溫暖。
劉玉杰也獎勵了自己一雙新鞋,他可等不及過年再穿,買回來當天就淘汰了露腳趾的黃膠鞋。養(yǎng)牛很辛苦,這兩年他穿爛了七八雙像這樣的黃膠鞋。
屋外白雪皚皚,屋內(nèi)灶火燒得正旺,老兩口盤腿坐在熱炕頭上憶苦思甜。
老太懟老漢:“跟你受了大半輩子窮!”前幾年家里住的土房四面穿風(fēng),洗臉盆里的水能凍成冰坨,走幾十公里也舍不得花一塊錢買車票。
老漢回懟說:“誰不想過好日子,可這么大歲數(shù)了,沒有體力,沒有本錢,也沒有思路,能有啥辦法。”
“我當時跟他說,等我沒了就給我燒個紙房子吧,到了那頭再享福……”老太用袖子抹了抹眼角。
2014年,他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沒花一分錢搬入30平方米的易地搬遷房。之后,通過菜單式扶貧,他們自主選擇了養(yǎng)牲畜,政府利用產(chǎn)業(yè)扶貧資金幫他家買了1頭牛。可是,起早貪黑養(yǎng)了幾個月,老漢動了歪主意,想把牛賣成現(xiàn)錢。
駐村干部們趕忙來家里做工作,教技術(shù)、做指導(dǎo),扶“智”又扶“志”。最終,老漢賣牛的想法打消了,大牛下小牛,小牛長成大牛,牛棚改成了牛圈,6年下來前后飼養(yǎng)了15頭牛。政策好,人勤快,2017年他們家順利脫貧。
年前,劉玉杰和劉廣云賣了5頭牛,收入了5萬元,3萬元用于買飼草料,2萬元存進了銀行,老兩口破天荒地有了人生中第一筆存款!
脫貧的日子需要儀式感。“電視上天天嚷嚷老人鞋好,今年過年,咱倆也犒勞犒勞自己,一人買一雙,得花三四百元錢。”老漢跟老太商量著。換作以前,說到花錢買穿的,老太肯定一百個反對,這次她意外地點了點頭。
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呼倫貝爾市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旗。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旗,2017年被列為自治區(qū)深度貧困地區(qū)。伴隨著脫貧攻堅步伐,鄂倫春自治旗貧困發(fā)生率降至0.018%,全旗4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2個行政村通路、通水、通電、通網(wǎng),有新學(xué)校、新醫(yī)院。(完)
編輯:付振強
關(guān)鍵詞:新鞋 老小孩 過大年 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