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自揄视频,直接看不卡无码免费视频,免费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超碰av免费网络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2020年01月06日 16:07 | 來源:吉林日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趙廣欣

“我叫劉偉,岫巖村五社村民。我發(fā)言的題目是《我脫貧我光榮》……”這是在四平市梨樹縣白山鄉(xiāng)舉行的一次脫貧戶表彰大會上,“苦干脫貧光榮戶”劉偉演講的開場白。

“我脫貧我光榮”,這6個字聽起來簡單,但這背后所做的工作可不簡單。

一直以來,令四平市扶貧干部們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脫貧的路子很多條,卻拗不過貧困戶的一根筋。“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這句話曾深刻概括了四平市相當一批貧困戶的思想狀態(tài)。

干部們著急,貧困戶卻不急。這可不行。2017年以來,四平市針對部分貧困戶思想落后、不思進取、好吃懶做等現(xiàn)象,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精神扶貧”,從思想根源上根除貧困思維,效果顯著。

前不久,記者踏入四平市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親身感受當?shù)刎毨魪摹耙颐撠殹钡健拔乙撠殹钡纳鷦訉嵺`。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你得想法子撐起這個家。”

父母每年的藥費近萬元;妻子腦出血留下后遺癥,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上大學,學費、生活費也要一大筆錢……雙遼市茂林鎮(zhèn)喜善村的劉立華,對此曾一籌莫展。

村支書李建慶一次次找上門跟劉立華合計:“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你得想法子撐起這個家。”

村里幫助籌措資金,劉立華的豬養(yǎng)起來了。再加上村里幫他家辦了醫(yī)保、助學貸款,劉立華的愁眉舒展開了。

“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也能熬出頭。”劉立華告訴記者,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脫了貧,靠養(yǎng)豬把貸款還完了,女兒也順利大學畢業(yè)參加了工作。負擔輕了,下一步他打算擴大養(yǎng)豬規(guī)模,爭取早日致富。

有底氣的自信,一定離不開“物質建構”,但物質的建構需要幫扶,更需要貧困戶轉變思想。

梨樹縣新鳳村的于淑珍是個聾啞人,丈夫又癱瘓在床,這樣的貧困戶怎么能自力更生實現(xiàn)脫貧呢?干部們有辦法。

溝通上有障礙,干部們就一次次耐心說服,終于把于淑珍勸動了。她參加了縣里組織的草編培訓班。

于淑珍學草編,肯定比正常人要難,去了一兩次,她又打起了退堂鼓。于是村干部讓其他女同志手把手地教她。一年后,于淑珍從草編中獲利3000元。這讓她有了精氣神。

“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命運!”伊通滿族自治縣靠山鎮(zhèn)姜家村貧困戶溫文軍的自信,也是建立在學習上。溫文軍家耕地少,老母親長年臥病,哥哥智力障礙不能務工,弟弟腦癱不能自理,兩個女兒都在讀書,一家人的開銷全靠溫文軍夫妻種地支撐,日子的艱辛可想而知。

這些年,在扶貧干部們的鼓勵下,溫文軍自學了摩托車和電動車維修、瓦工等技能,妻子經(jīng)鎮(zhèn)勞保所培訓后,開始到周邊城市務工……

“技術就是金錢。有了各種技能,就總有人找我干這干那。”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也堅定了溫文軍通過學習擺脫貧困的信心。

扶貧路上,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四平市扶貧辦主任趙龍舉認為,這個“漁”不僅包括切實可行的路徑,還含有積極向上的觀念。扶貧工作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引領。“‘引’的是自尊、自愛的意識和理念,‘領’的是自信、自救的路徑和方法。”雙遼市扶貧辦主任申顯龍如是說。

“看著別人過上好日子,還戴上了大紅花,我也‘眼饞’,我也要當‘典型’。”

文章開頭提到的劉偉,2016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就脫貧了。脫貧速度這么快,是因為村里出資給他買了豬仔和飼料,鄉(xiāng)里讓他參加了養(yǎng)豬技能培訓。

表彰大會發(fā)生在2018年5月,除了劉偉,白山鄉(xiāng)還有13個“苦干脫貧光榮戶”受到表彰。除了“我脫貧我光榮”的金色牌匾,他們每人還獲得一臺洗衣機。

以貧困戶的脫貧榜樣,激發(fā)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我脫貧我光榮”的新風在四平大地上蔚然興起。

2019年1月,在雙遼市扶貧脫貧故事匯暨勤勞脫貧示范戶表彰大會現(xiàn)場,一個個精神扶貧典型和包保部門、第一書記、醫(yī)療、文化、志愿服務等各領域的脫貧故事,滌蕩人心、發(fā)人深省。

一場車禍,改變了王健的生活軌跡。34歲的王健是雙遼市王奔鎮(zhèn)仕家村的普通農民,38萬元的治療費用,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外債,原本富足的家變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王健說:“扶貧工作隊經(jīng)常鼓勵我,給我講黨對貧困群眾的好政策,我就想,自己雖然干不了重體力活,但在家門口養(yǎng)些家畜家禽,搞點兒庭院經(jīng)濟,生活一定能好起來。”

于是,他開始養(yǎng)豬,還在房前屋后種土豆、甜菜、黏玉米、白菜、蘿卜,夫妻二人還承包了2公頃土地,加上1.8公頃的責任田,全都種上了花生和玉米。2018年,王健賣仔豬收入5000多元,庭院經(jīng)濟和種地收入6萬元,靠著自己的努力,還清了外債,摘掉了貧困帽子,還成為了2018年度勤勞脫貧示范戶。

為了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四平市深入挖掘勤勞致富的脫貧典型人物,樹立“比、學、趕、超”的榜樣,起到“樹立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雙遼市新力鄉(xiāng)新勝村采訪貧困戶沈海湖的時候,村干部告訴記者,沈海湖原來的生活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酒,二是電褥子,而且是兩條電褥子。沈海湖以前無心勞動致富,沒事的時候就喝酒,喝醉了就往炕上一躺,兩條電褥子一條鋪在身下,一條蓋在身上。

“那是以前。”沈海湖臉紅了,“看別人過上好日子,還戴上了大紅花,我也‘眼饞’,我也要當‘典型’。”

2018年開始,沈海湖琢磨著出去打工,并到通榆縣打了9天工,賺到了1300元錢,這是20多年來沈海湖第一次通過勞動掙到了錢。這筆收入也讓沈海湖知道,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好日子在等著他。

“有黨的好政策,老百姓若是都有了過好日子的精氣神,怎么可能返貧呢?”

除了大力營造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四平市還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爭做有責任、有擔當、有追求的新型農民。

設置“好人榜”、打造文化墻,制定村規(guī)民約、開展家風教育……“為了加強農村文化涵養(yǎng),我們在貧困村組織公益演出,播放公益電影數(shù)千場,還積極推進全民閱讀,開展‘送圖書到村屯’活動。”趙龍舉告訴記者,“村風、家風積極向上,貧困戶的志氣就樹立起來了,觀念也就更新了,致富的辦法和干勁自然就有了。”

正向激勵,催生脫貧動力。反向約束,則加強了貧困戶的思想轉化。

在雙遼市興隆鎮(zhèn)連慶村村部,公示欄里的《村規(guī)民約》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村民之間應團結友愛,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不打架斗毆,不酗酒滋事……”“嚴禁偷盜、敲詐,哄搶集體、個人財物……”共15條村規(guī)民約,從各個方面對村民進行約束,規(guī)范他們的言行。

反向約束就是要推動貧困戶向前看,自己想辦法、出力氣,通過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不能總想著“政府兜底”。

如今,在正向激勵、反向約束的推動下,貧困戶干勁兒十足、信心滿滿,“我要脫貧、我能脫貧”已成了他們的共識。

2020年是全面決勝小康之年,脫貧不是最終目標,而是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來確保貧困戶們不返貧。四平市將怎么做?

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趙龍舉時,他回答說:“精神扶貧是我們精準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營造‘想脫貧、能脫貧、會脫貧’的濃厚氛圍。這是我們脫貧工作的治本之所在。”

“有黨的好政策,老百姓若是都有了過好日子的精氣神,怎么可能返貧呢?”趙龍舉補充說。

關鍵詞: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更多

更多

<dd id="mmmmm"></dd>
  • <noscript id="mmmmm"><dd id="mmmmm"></dd></noscript>
    <nav id="mmmmm"><sup id="mmmmm"></sup></nav>
  • <tr id="mmmmm"></tr>
  • <nav id="mmmmm"></nav>
    <tfoot id="mmmmm"><noscript id="mmmmm"></noscript></tfoot><tfoot id="mmmmm"><noscript id="mmmmm"></noscript></tfoot>
    <nav id="mmmmm"><ul id="mmmmm"></ul></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