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脫貧者說 脫貧者說
脫貧路上,這一家人自強拼搏從不怨天尤人
“以前住的是危舊房,如今蓋起了二層新房子;以前出門趕牛車,現(xiàn)在坐上了小汽車……在國家的政策幫扶下,家中的入戶路和庭院都硬化了,兒子讀書有補助、每年年底有分紅,全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談起近幾年的變化,家住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興街鎮(zhèn)安樂村東瓜沖上寨的李永德,有著說不完的話語。曾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李永德家,如今已成功摘掉了“窮帽”。
據(jù)了解,由于家庭貧困,李永德讀到三年級便輟學回家,待成年后便開始了打工生涯。到2014年,因為父親離世、自己的手骨被摔斷等飛來橫禍,讓本就不堪重負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休養(yǎng)一年后,李永德的手逐漸恢復(fù)了,于是他選擇繼續(xù)外出打工,無論什么臟活累活他都干,只為早日還清債務(wù)、讓家人過得更好一點。但盡管如此,他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的日常開銷。 在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由于缺乏資金、無產(chǎn)業(yè)支撐等原因,李永德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成為了云南水利水電職業(yè)學院原黨委書記劉建林的掛鉤幫扶戶。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駐村干部的幫扶下,李永德家的房子被評定為D級危房,并享受到了拆除重建政策。“當時自己的兜里只有1000元錢,但心想無論困難再多,也要堅持把房子蓋起來。”回想起當時的情況,李永德至今記憶猶新。
除了享受國家的政策幫扶外,建房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李永德都親力親為,憑借著自己外出打工所學的手藝,拆房子、澆筑地基、打磚、澆板、蓋瓦等都是自己干。房子在一天天“長高”,家里的生活也一天天變好。為了做好產(chǎn)業(yè)支撐,李永德家在2016年享受到50株香脆李苗及300元管護資金,并加入合作社學習相關(guān)管護技術(shù);同時,將產(chǎn)業(yè)扶持資金入股到興街甘蔗合作社,每年享受分紅436元。
“去年過年的時候,因為還債,兜里只剩下10塊錢。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這樣的日子我們過得很踏實。國家的政策好,只要我們肯努力,相信未來的日子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好。”李永德說。而如今,李永德夫妻倆在文山一建筑公司打工,每天兩人的工資在300~380元左右;家中的母親,雖已是花甲之年但依然“閑不住”,自己種了大片玉米;而正讀初三的兒子,暑假回家也會到外面打零工,以幫補家用。
在脫貧路上,李永德全家不給自己找借口、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在國家的政策幫扶下,選擇自立自強、努力拼搏。如今,家中的入戶路和庭院已全部硬化,廁所、廚房等設(shè)施已建設(shè)完畢,新房的一二樓都已裝修完成,家電、沙發(fā)等生活用品在云南水利水電職業(yè)學院及掛包幫責任人資助下全部配齊,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編輯點評:從危房到樓房,從趕牛車到坐小汽車,貧困戶李永德的生活可謂一個地下一個天上,這些既是政策扶持的結(jié)果更是自強拼搏的回饋。】
關(guān)鍵詞: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