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軌道焊接工奏響“冰與火之歌”
春節(jié)是闔家團聚的日子,在中鐵蘭州局集團河口南焊軌基地的焊接車間,卻是一派熱氣騰騰的繁忙景象。百米長的鋼軌被逐一送進閃光焊機,5根鋼軌很快融為一體,又快速移向下一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22歲的焊接工周曉南堅守在生產線上,他將雙手放在兩根鋼軌之間,來回摸上幾分鐘,根據肉眼觀察以及手上的觸感調整接口之間平直度的誤差,接著又返回工作臺,對比各項參數。“一般火車軌道接口誤差控制在0.04毫米以內,頂多是一張A4紙的厚度,現在需要焊接的是高鐵鋼軌,誤差必須控制在0.02毫米之內。”周曉南說。
從2017年年底工作到現在,周曉南每天至少都會處理40個接口,時間長了,他成了車間的“老把式”。但春運期間,他還是打起12分的精神,全心投入工作,適時調整儀軌,直到接口完全對齊,誤差趨于零,才操作起閃光焊機作業(yè)。
焊接車間火花四濺,鋼軌在接近1400攝氏度的高溫下變色、軟化、頂鍛、融合。周曉南的工作并沒有就此中止,等接口冷卻到一定溫度后,他又進行二次測量,做出標校。“為了確保列車安全舒適,鋼軌焊接質量至關重要。”周曉南說,隨著近年來“中國速度”不斷刷新,旅客對乘車體驗有更高要求,這都得在軌道上有所保證。
在這個西北最大的焊軌基地工作了23年,雒軍見證了基地的重大變遷。本世紀初,作為全國16個規(guī)模性焊軌基地之一,河口南焊軌基地引進“無縫焊接”技術,軌道靠接頭夾板連接的方式成為歷史。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改進,該基地加工的鐵軌越來越長,“最初只能將12.5米的鋼軌母材焊接成100米的鐵軌,如今可用100米母材焊接500米的鐵軌”。
“接口越少,風險越小,旅客的乘坐體驗就越好。”雒軍說,以前列車駛過,總會發(fā)出“哐當哐當”的聲響,自從500米的長鋼軌連接起無縫線路,消除了鋼軌間的接頭,減少了撞擊,列車的行進就更加舒適和安靜。
除了技術進步,這些還離不開鋼軌焊接工人的艱辛付出。在河口南焊軌基地,每加工一根500米的長軌,就需要檢軌驗傷、除銹、焊接、粗打磨、熱處理、精調直、精銑、質檢探傷等14道工序,專業(yè)術語叫“熱線”和“冷線”。
焊接僅僅是“熱線”中的一環(huán),但要做好這項工作,周曉南也是吃盡了苦頭。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上班的場景,師傅要求他憑雙手的觸感將接口誤差調整在0.04毫米以內,可10多分鐘過去了,他手上卻沒有任何感覺,心里又急又怕。
“只要探查接口有傷,就需要返工處理,萬一被放了出去,還有可能引發(fā)事故,一根鋼軌,千顆人頭啊!”師傅當場敲起“警鐘”。這些話周曉南都記在了心里,在之后的工作中不停練習,“兩個月后,才摸出了點門道”。
在河口南焊軌基地,至少有14種鋼軌,每種鋼軌都有二三十個參數。負責生產的職工干部堅持不斷學習,最大限度保障焊接質量。周曉南會時常翻閱一本技術指導手冊,巴掌大的書頁腳翻卷,里邊還寫滿了筆記。
除了技術升級,高溫也是“熱線”工人必須要面對的考驗。當焊頭逐漸升溫變成炭火紅時,負責焊接、打磨、熱處理等工序的工人常常汗流浹背,身上的衣服干了濕、濕了干,夏天最熱時也只能穿長袖長褲、勞保鞋,“尤其是離生產線比較近的胃部,更是像烤焦了一樣。”周曉南說。
而負責“冷線”的工人又得忍受冰雪寒風。在河口南焊軌基地,幾名工人將一節(jié)1米長、有焊頭的鋼軌送進室外的實驗區(qū)域,又將一個重達1噸的錘頭,從高度為5.2米處自由下落,來判斷焊接接頭是否合格。兩次實驗之后,鋼軌接頭依舊牢牢連接,工人們則拿出鋸,將鋼軌鋸出切斷口,來看斷口形態(tài)、灰斑大小及數量。
隆冬季節(jié),天上飄著小雪,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之前檢測合格的鋼軌從“熱線”游出,經過時效作業(yè)和精調質檢,到達最后的“探傷”環(huán)節(jié)。層層設立的“安全卡哨”保障了產品出廠合格率。經過層層精密把關,該基地一次檢驗合格率從2011年的96.75%提升至2017年的99.32%。
這個數據讓年輕工人周曉南和他的同伴充滿干勁。他們知道,新的一年,將會有超過2000公里的鐵軌從自己所在的車間運出,運向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等省區(qū)的鐵路動脈,穩(wěn)穩(wěn)地托住色彩斑斕的高速列車穿梭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豪 記者 馬富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鋼軌 基地 周曉南 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