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能讓開發(fā)商違法失信反獲利
近日,西安聞天科技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自己“違法無證銷售”為由,在商品房售出兩年后將業(yè)主告上法庭,欲收回所售房產。據被開發(fā)商告上法庭的王女士介紹,兩年多前她購買聞天科技紫杉莊園房產時,每平方米折后僅售7070元,現在該房產售價已漲至每平方米24000元左右,翻了兩倍多。購房者質疑開發(fā)商借樓市漲價,想毀約收回房子獲取更大利益。
正如報道所分析的,涉事開發(fā)商之所以主動自曝違法行為,并非是良心發(fā)現后“投案自首”,而是企圖獲得更大利益而進行的投機鉆營。在建設法治社會和誠信社會的今天,理當讓這些無良商家承擔高昂的代價。
開發(fā)商未取得預售許可證而銷售房屋,本來就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應承擔行政處罰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由上可知,未取得預售許可證而銷售房屋的,購房者可要求開發(fā)商返還二倍購房款及賠償利息和相關損失,這一違法成本對開發(fā)商來說并不低。上述案件中,涉事開發(fā)商之所以敢自曝家丑,主要是被利益沖昏了頭腦而不擇手段。根據前述司法解釋,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而合同無效的直接后果就是購房者返還房屋,開發(fā)商返還購房款。
上述案件涉事房產2016年售價為每平方米7070元,如今已漲至每平方米24000元左右,如果簡單地按照“開發(fā)商收回房屋、購房者得到購房款”的規(guī)則來計算,開發(fā)商通過自曝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導致合同無效的思路來操作,無疑將賺得盆滿缽滿。而開發(fā)商的這一如意算盤,正凸顯出其在利益驅使下惡意失信的卑劣用心和丑惡嘴臉。
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及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對于存在瑕疵和欠缺相關要件的合同,雙方尤其是違約方理當積極采取各種補救辦法,促使合同有效和交易完成,這樣方能維護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涉事開發(fā)商理當積極辦理預售許可證并協助購房者完成過戶義務,而不是費盡心機耍無賴,企圖通過自己的失信和違規(guī)行為獲得不當收益。
任何人不應從自己的違法失信行為中獲利,是法治社會的一條基本原則。開發(fā)商自曝違法行為,看似可以通過合同無效來收回已售出房屋,實際可能很難如愿。據報道,該開發(fā)商已于今年6月取得預售許可證,因此,相關合同不應認定為無效。
退一步而言,即便該開發(fā)商仍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其又拒不履行合同交付房屋,也未必能夠因此獲利。如前所述,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購房者可以要求開發(fā)商返還二倍購房款,并賠償利息和相關損失,這里的“損失”,可以認定為確定合同無效時涉案房屋的市場價和購房時所付房款的差價,部分司法機關已有類似裁判。假如上述案件被告王女士當年購買的房屋為100平方米,現在她可以要求開發(fā)商賠償的損失應為170萬元,如果按此規(guī)則操作,違規(guī)失信開發(fā)商將難以從中獲益。
同時,監(jiān)管部門應介入調查并依法對長時間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卻銷售房屋的開發(fā)商施加懲戒。這樣方能讓違法者、失信者和無德者得不償失,并形成強大的倒逼作用,在全社會范圍推動形成講誠信、講規(guī)則的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開發(fā)商 預售 許可證 失信 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