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怕”是一服清醒劑
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一個“怕”字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大忌。然而,對于加強黨性修養(yǎng)而言,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怕”恰是共產黨員修煉“金剛不壞之身”的法寶。
鄧小平同志講過這樣一段話:“共產黨員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黨,二怕群眾,三怕民主黨派,總是好一些。”自從16歲離開家鄉(xiāng)四川廣安,他就再也沒回去過。有人詢問原因,鄧小平回答得很簡單:“我怕!”
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怕”是一服可貴的清醒劑。一名黨員干部,不管處于多高的位置,“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一旦沒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甚至無法無天,最終走向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吞下自釀的苦果。常想“怕”字,常思底線,就能知敬畏、明法度,保證思想不迷航、言行不偏向,很多錯誤都可以因一個“怕”字而避免。
“怕”也是錘煉思想作風的砥礪石。提起任弼時,人們常津津樂道于他的“三怕”座右銘: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錢多,三怕麻煩人。楊善洲則常常將“怕”字掛在嘴邊:“共產黨人什么困難也不怕,就怕脫離群眾、失掉民心”。正是因為一代代共產黨人這樣“怕”字當頭、克己奉公,我們黨才以自身良好形象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攻堅克難,取得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成就,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怕”還是修煉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徑。古人說:“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論是劉少奇回鄉(xiāng)調研怕給群眾添麻煩而采用化名,還是“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的榜樣”吳金印怕影響黨員干部形象而拒吃群眾的燉雞,或是“導彈司令”楊業(yè)功怕別人悄悄報銷他父親的醫(yī)藥費而當場把發(fā)票撕碎,都體現出共產黨人心中有民、言行有戒的高尚境界。心中有“怕”,才會有如履薄冰、謹言慎行的戒懼,不為私心所擾,不被名利所累,構建起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品格高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不敢腐”“不能腐”主要靠鐵紀發(fā)威,而“不想腐”則更多地體現為知敬畏、嚴格自律,檢驗的是黨性覺悟。《菜根譚》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只有心有所“怕”,懂敬畏,明得失,知進退,守規(guī)矩,才能在踏踏實實干事、干干凈凈做人中,守住政治底線和道德底線,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一服 清醒劑 共產黨員 敬畏 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