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尋根之旅”增強華裔新生代身份認同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冉文娟)“在短短幾天時間里,我們學習了中國歷史,了解了漢字的由來。回到德國后,我會繼續(xù)學習漢語,因為我是龍的傳人。”說起參加2018“中國尋根之旅”的感受,華裔學生柏一然表示收獲滿滿。
2018年以來,“中國尋根之旅”已陸續(xù)走進上海、江蘇、江西、福建、廣西、山東等地。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少年通過學習文化課程和實地參觀考察,零距離感受中華文化與中國的發(fā)展變化。
在上海,主辦方設(shè)立了“中華文化體驗”“一帶一路”“走進上海歷史與傳承”等主題活動。220多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品味中國茶文化、學習扎染技藝、走進移動博物館、觀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感受中國的發(fā)展與成就。
“我在菲律賓的名字叫Alice,我還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黃奕洋。”在山東煙臺,菲律賓華裔學生黃奕洋用心學習篆刻技法,用刻刀仔細地刻出自己的姓氏。為期14天的“中國尋根之旅”中,她和同伴們還學習了漢字、武術(shù)、國畫、太極扇等中華文化課程。
中國僑務部門發(fā)布的信息顯示,海外僑社當下已發(fā)生結(jié)構(gòu)性變化,新僑和華裔新生代漸成僑社主體力量。這其中,華裔新生代在海外出生,缺乏對中國、中華文化的親身感受和體驗,他們往往對祖籍國感情疏遠。
“學校里,同學和老師說我是烏拉圭人,在家里,媽媽說我是中國人”,華裔學生馬天駒表示,多年來一直為“自己究竟是誰”而迷惘。
長期的海外生活稀釋了中國文化特性,越來越多的華裔青少年因為“身份認同”而困惑。有學者認為,華人移民海外后,基于在居住國的生活經(jīng)驗,華二代對族裔的身份認同與歸屬會產(chǎn)生許多復雜、微妙的變化,對族裔身份認知與中國文化的歸屬感,往往也受到個人經(jīng)歷的影響。
當外界將華裔新生代貼上“香蕉人”“夾層人”的標簽,該如何培養(yǎng)其對祖籍國的了解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中國尋根之旅”便是一劑“良方”。
“中國尋根之旅”系列活動自1999年舉辦,是僑務部門開展華文教育工作的品牌活動。僑務官員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曾表示,“‘尋根之旅’主要是讓海外華裔青少年回中國看一看,通過課堂學習、參觀游覽、聯(lián)誼交流等活動,使這些孩子對祖(籍)國多些了解,多些認識,也多些感情。”
近20年間,參加“中國尋根之旅”活動的海外華裔青少年踏著祖輩的足跡了解中華文化,感受祖籍國的發(fā)展變化。這既增強了他們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也讓他們成長為溝通中外的使者。
來自西班牙的裘沂凱便是其中的受益者。盡管行程時間短暫,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令他“既驚奇,又自豪”。他表示,“回去之后,我要把此行的經(jīng)歷分享給同學和老師,告訴他們什么是真正的中華文化”。
“作為華裔,我們可以很好地結(jié)合東西方文化好的部分,因為我們有機會深入接觸、了解東西方文化,這其實是很難得的。”來自美國的華裔學生王楚康認為,“中國尋根之旅”有助于讓“華二代”們?nèi)谕ㄖ型狻?/p>
的確如此,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的養(yǎng)分讓華裔青少年們強壯了“筋骨”。這一份東方智慧也將增添其競爭力,讓華裔新生代們在學業(yè)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如虎添翼”。
編輯:李晨陽
關(guān)鍵詞:華裔 新生代 身份 尋根 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