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fā)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題: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fā)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今天,互聯(lián)網上被天外歸來的一個中國航天器刷屏。
它是中國人建設的首個“太空家園”、它先后與3艘神舟飛船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它在茫茫太空超壽命工作1000多天……
它就是中國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中國空間實驗室和中國空間站的探路者與奠基者——天宮一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2日公布,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jiān)測分析,北京時間當天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qū)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區(qū)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為中國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事業(yè)立下汗馬功勞的這一英雄航天器,就此告別太空,完美謝幕。
2011年9月發(fā)射升空的天宮一號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直到2016年3月正式終止數(shù)據(jù)服務進入軌道衰減期,它超期服役兩年半,在太空飛行約6年半,先后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各項試驗任務。
這期間,繼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空間出艙技術之后,中國再將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收入囊中,天宮一號對此貢獻卓著。目前,天宮一號的“兄弟”、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正在開展太空接力,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序幕已然開啟。
承前啟后的天宮一號此番完成使命“回家”,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將朝著更新的目標出發(fā),中國空間站則已是箭在弦上、蓄勢待發(fā)。
在不久前的全國兩會上,中國飛天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透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工程已全面展開,中國載人空間站計劃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軌組裝并投入運營,開展較大規(guī)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他介紹說,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設計壽命10年,額定成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乘組一般在軌執(zhí)行任務周期為半年。空間站各艙段將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貨運飛船將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fā)射;神舟載人飛船將由長征二號F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明年6月前后,中國將實施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任務,之后陸續(xù)發(fā)射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進行空間站的在軌組裝建造。
楊利偉指出,為滿足空間站任務需求,中國將組織開展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其中包括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及載荷專家。而在2019年至2022年前后進行中國空間站的組裝建造期間,會根據(jù)需要安排若干次載人飛行,航天員會在空間站駐留,空間站完全建成后將實現(xiàn)長期駐留。
備戰(zhàn)中國空間站時代,中國航天員正積極準備。剛過50歲生日的中國航天員中心表示,隨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時代,中國航天員已全面開展空間站任務訓練。據(jù)介紹,該中心全體航天員已開展空間站技術、機械臂技術、出艙活動技術和醫(yī)學等相關理論的學習,并進行適應性潛水訓練,加強力量和體能訓練,即將開展沙漠野外生存和出艙程序水下驗證試驗。
今天,互聯(lián)網上的刷屏向謝幕“回家”的天宮一號致敬。明天,太空舞臺上的中國空間站如何演繹精彩,更值得期待。(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天宮一號 中國載人航天 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