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黃璐琦:立德仁愛是安身立命之本
今年兩會期間,一次小組討論會間隙,黃璐琦展開《人民政協(xié)報》閱讀,陽光透過窗子,在他周邊聚攏成一層平和氤氳的光,大有“河陽看花過,曾不問潘安”的意境。談起醫(yī)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他說,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是中醫(yī)藥領域還是其他領域,立德、仁愛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個人能夠成才的基本底色。
(一)
記者:有媒體報道說,你為了調研中醫(yī)藥的基本情況曾跑遍全國500多個縣,這不禁讓人想起入深山遍嘗百草的李時珍,這是一種熱愛嗎?還是僅僅只是工作使然?
黃璐琦:是發(fā)自內心的熱愛,也可說是人生的目標。小時聽老師說“明確目標,樹立理想和信念”,總感覺很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現只有心中有目標,才會持之以恒地做事,也只有樹立了遠大而崇高的理想,才能堅定信念,不斷激勵自己不懈追求。
記者:你小時候的理想是什么?依照你的經驗,要實現理想應該靠什么?
黃璐琦:和眾多那個時代的小男孩兒一樣,我兒時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我的母親是名中醫(yī),也許是耳濡目染吧,我對中醫(yī)藥的熱愛從小就根植于內心深處。
前幾日,習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說,“功成不必在我”,“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經過歷史沉淀后真正的評價?!痹谧非罄硐雽崿F理想的過程中,我一直都認為自己并不聰明,甚至有些笨,但為了心中的目標,持之以恒,從小事做起,相信任何人經過10年乃至20年的奮斗,他的理想都會得以實現,甚至有可能成為該領域
的拔尖人才,我現在的目標就是“善濟岐黃”,為老百姓做更多更好的藥。
(二)
記者:2011年,青蒿素的發(fā)現可以說是中醫(yī)藥科研領域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據說,你曾陪同屠呦呦前往美國領取拉斯克獎,請您談談作為老一輩科學家,她的經歷帶給年輕一代哪些啟示?
黃璐琦:我29歲開始負責中醫(yī)藥研究所的工作,和屠老師共事多年,2011年老先生得了拉斯克獎,當時我陪她去領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她說了3句話,“青蒿素的發(fā)現是中醫(yī)藥對人類的貢獻,青蒿素的發(fā)現是中國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青蒿素的發(fā)現是中國社會主義舉國體制優(yōu)越性的體現?!?/p>
從老先生那里傳承給我的是極強的組織觀念,這對于年輕人是種啟示,現在的年輕人容易恃才傲物,實際上有很多東西需要集體的智慧,離開了集體和組織,也許你什么都不是。
記者:中醫(yī)藥的發(fā)展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中醫(yī),想學中醫(yī)的學子們也越來越多,請你談談新時代中醫(yī)藥領域拔尖人才應具備哪些素質?
黃璐琦:不論是中醫(yī)藥領域,還是其他領域,要想成為拔尖人才,除了“立德和仁愛”外,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是必備的,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談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是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敏銳的洞察力能發(fā)現孤立的現象,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豐富的想象力能把孤立的現象串聯起來,進而解答問題。
新時代,作為一個拔尖人才,面對大科學研究、大科學計劃還需要極強的協(xié)調能力,這種協(xié)調能力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孟子說“居仁由義”,體現的就是中國的仁義禮智信。
記者:中醫(yī)藥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學科概念,應如何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中醫(yī)藥領域拔尖人才?
黃璐琦:中醫(yī)藥學是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要想培養(yǎng)拔尖的中醫(yī)藥人才,首先要培養(yǎng)真正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學精神,我們的大學精神就是“在明明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之、誠意、正心”,大學精神應該把明德和親民放在第一位。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這是中醫(yī)成才的必經之路,而師承教育恰是中醫(yī)獨特的教育規(guī)律,想成為拔尖人才必須多拜名師。
(三)
記者:聽說你27歲即是副研究員,到47歲時被評為院士,一路走來堪稱楷模,少年時代你也是一個讓父母特別省心的孩子嗎?
黃璐琦:少年時期的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讀高二時,總是希望比同學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同學間的競爭也不只局限在課本上,解別人不能解之難題方顯出自己的本事,因此,我將大量的時間用來超前學習。
一次,因考試成績不好,老師與父親溝通,父親很惱火,翻看我的書包發(fā)現一本課本都沒有,全部都是課外輔導材料,他一氣之下打了我一個耳光,說我是好高騖遠。雖然那時有些委屈,但是后來想想,父親說得對,做什么事情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
記者:母親帶給你了什么?
黃璐琦:其實,我一路走來能有今天,都是與人為善的結果,無論是在工作中或是學術上,遇到什么我都是本著團結的原則來處理,這也是母親給我灌輸的“立德和仁愛”的結果。
母親是當地的名中醫(yī),在我印象中,不管她在忙什么,即使是在吃飯,有人來看病,她也會馬上放下飯碗給人看病,看病后她還會請人家上桌吃飯,有些人帶著小孩子來看病,小孩子在飯桌底下拉屎,我們有些看不過去,可是她不生氣,也不允許我們嫌棄。她在縣醫(yī)院工作時,只要值班,她就會把值班室的被子全部洗一遍,等到別人值班時就干干凈凈的,所以,誰都愿意跟在她之后值班。
記者:你工作繁忙有時間參與孩子的教育嗎?以你的人生經歷,你想給女兒傳遞些什么?
黃璐琦:對于我女兒的教育,雖然所有的作業(yè)都是我愛人寫,但每一封家長信都是我親筆寫的,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也是見縫插針,從不曾缺位。
記得一次暑假,女兒提出要去云南旅游,我二話沒說就帶著她踏上了去云南的路,其實,我心里盤算著小九九,希望帶她到大自然中,讓她知道爸爸每天忙碌的東西是蠻有價值的。
看著女兒動手解剖植物果實,探知大自然奧秘時驚奇的神情,我開心也放松,心想沒準理想的種子就在她的心田里發(fā)芽了。
那天,在給女兒的信中我寫道:“大自然除了植物、動物,還有最高貴的圣靈——我們人類自己。你邁向青春就意味著責任的到來,就是邁向生活、邁向困難、邁向責任的第一步,到大自然中去,去尋找樂趣、尋找信心、尋找動力、尋找生命的源泉,彈響青春與大自然交響曲的偉大樂章?!?/p>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黃璐琦 中醫(yī)藥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