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南京,城祭!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題:南京,城祭!
新華社記者潘曄 王玨玢 邱冰清
12月13日,古城南京,寒風(fēng)颼颼,滿城哀榮。這一天,南京全城默哀,嗚咽的警報,凄厲徹天,人們以白花素服,寄托哀思;這一天,人們把傷痛刻在心里,以史為鑒,以實際行動告慰冤魂,珍愛和平。
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隆重舉行。國旗半降,哀樂低回,沉重“哭墻”之上鐫刻的每一個名字,都在控訴著那段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
10時01分,凄厲的防空警報聲回蕩在城市上空。這一刻,南京城仿佛凝固,行人駐足、車船止行鳴笛,高樓大廈、大街小巷,公共場所的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肅立默哀。
往日喧囂繁華的南京新街口商圈,此刻四面路口同時亮起紅燈,車輛停駛鳴笛,路人止步默哀。停留在鐵路南京站、南京南站的多趟火車、汽車也同時鳴笛,從廣場、售票處到候車大廳、站臺……人們低頭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警笛長鳴憶國恥。80年前這一天,古城淪陷,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80年后的今天,我們再次以國家公祭的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逝去的同胞,告慰冤魂,警醒世人,勿忘國恥,珍愛和平。
中山碼頭、東郊、雨花臺、北極閣……在17處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各界群眾自發(fā)組織了悼念活動,深切緬懷、寄托哀思。
南京下關(guān)中山碼頭叢葬地,瀕臨長江岸邊,站在碑前就能聽到長江航道上的汽笛聲。從這里溯江而上1000米,能看到中山碼頭。順江而下3公里,則是巍然屹立的南京長江大橋。80年前,日軍在中山碼頭附近分3批屠殺了我同胞1萬余人。13日早上8時起,南京海事局的三艘海巡艇在這片水域整齊列隊,打出了“悼念同胞,珍視和平”、“向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致哀”的橫幅。圍繞著叢葬地紀(jì)念碑,來自社會各界400余人在這里舉行悼念儀式。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北極閣叢葬地,儀式還未開始,就有市民、學(xué)生、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員自發(fā)來到這里,身著黑衣,手捧菊花,悼念遇難同胞,寄托哀思。這里埋葬了2000多位遇難者。“獻(xiàn)花是紀(jì)念死去的人的,不紀(jì)念他們就會忘記他們,忘記他們,他們就會變成灰被風(fēng)吹走了。”南空小百靈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的話語令人動容。
東南大學(xué)國旗護(hù)衛(wèi)隊代表南京市政府向死難亡靈獻(xiàn)花。隊員、東南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大一新生李博文今年第一次參加紀(jì)念活動,心情沉重,“我是遼寧丹東人,日寇最初侵華就是從東北開始的。死難的同胞原本可以享受和平的生活,但處在特殊的年代,無辜地失去生命。”
東郊叢葬地位于南京中山陵西洼子村。1937年12月,侵華日軍瘋狂實施南京大屠殺,東郊一代尸橫遍野,滿眼慘狀。1938年4月,崇善堂等慈善團體開始收殮,從南京中山門至外馬群一帶,共收尸3.3萬余具。
已逾70歲高齡的民間大屠殺史研究者費仲興,今天提前一個多小時就與老伴趕到東郊叢葬地,排隊為80年前的死難同胞獻(xiàn)花。費老說,雖然80年過去,但民族的傷痛和歷史,永遠(yuǎn)不會被遺忘。
國殤八十載,痛感未能忘。江蘇省海外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教授林炳章說,“國恥永不敢忘”。1985年他回國教書,那一年的12月13日,他在上課前問學(xué)生今天是什么日子,同學(xué)們異口同聲發(fā)出“南京大屠殺紀(jì)念日”的回答,“我頓時熱血翻騰,感到年輕的一代真的是好樣的”。
林炳章說,隨著我國經(jīng)濟實力的增長、國際地位的提高,海外華人對國內(nèi)的發(fā)展非常關(guān)注,今年的南京大屠殺公祭日,海外華人顯示了團結(jié)和力量。(完)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南京 大屠殺 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