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信札手稿:天價成交造就了名家的偶像包袱
清代御醫(yī)手稿重現(xiàn)記載500余偏方曾在上拍前估價2.1億;2017年7月11日,蘇富比(微博)香港在倫敦拍賣毛澤東1975年手稿,成交價超70萬英鎊;張雨《致伯清信札》以2650萬港幣在香港蘇富比2017秋拍中成交……
關于天價名人手稿,今年上旬還曾因手稿的利益歸屬,而在國內(nèi)引發(fā)不小的爭議,那么這一品類,可以出現(xiàn)在拍場作為藏品拍賣嗎?它們究竟與藝術原作有何不同?其實在藝術品拍賣市場相對規(guī)范的歐美,名人手稿早已是成熟的拍品類別。
手稿一詞,在漢語中的官方解釋為“作者親手書寫在紙張、布帛或者竹簡之上的原稿。不包括電子稿、打印稿等不留筆記的稿件“。雖然其他藏品同樣出入拍場,但是它獨特的立場與能量顯然不太一樣。
手稿收藏唯一性更高
一個蘿卜一個坑,雖然藝術品與藝術家也是這樣一對一的關系,但藝術品拍賣進入市場已久,利益慫恿也好,臨摹學藝也好,原創(chuàng)這個詞在藝術圈變得越發(fā)珍貴。當代藝術家對古典藝術的再創(chuàng)作,藝術名家之間對同一母題的不同表達,藝術圈的這種狀態(tài)也就造就出不少“X胞胎”,比如杜尚惡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給這位蒙娜麗莎增加了兩捋胡須。
而名家手稿則不同,不論是文字還是草圖,個人化、私密性給它增添了些神秘的氣息。不一定能漂洋過海來看你,但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啊!任何一封信件都幾乎不可能存在第二封;作家寫作時親筆書寫的文字稿也幾乎沒有任何復制的可能,作品出版后也就更沒有了復制的必要;而至于藝術家繪畫時的創(chuàng)作手稿,一方面在創(chuàng)作當時很難保存,在藝術作品面前大眾藏家也大都認為其收藏價值微乎其微。
信札手稿:收藏價值更豐富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藝術、文學創(chuàng)作在與觀者、讀者的互動中,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解讀。
而手稿,這一完全從作者出發(fā)的產(chǎn)物,則僅僅屬于作者一個人。也正因為如此,初看起來手稿可能并不夠美觀,不但常常出現(xiàn)在煙盒背面之類的小破紙頭上,而且字跡也絕大多數(shù)潦草凌亂。然而,卻記錄了藝術家、作家日常思考中的靈感迸發(fā),以及作品從雛形構想到最終完成的過程。從學術的角度來看,藝術家速寫、筆記和草圖能生動反映藝術家思考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對藝術家進行研究、文獻整理的重要資料。
作品的完成版本,通常是藝術家、作者們的精雕細琢下完成,在表現(xiàn)作品魅力的同時也隱藏了一些東西,隱藏掉了創(chuàng)作者在最放松最松弛的狀態(tài)下,本身功底的流露。這就是為什么當我們看到達芬奇手稿時,更加感嘆他對于人體的深刻研究與洞察;這也是為什么丟勒的《兔子》更有生機,更能表現(xiàn)出藝術的原始魅力。
手稿:不僅只有藝術家才有
正因為手稿并非僅限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構思,通常根據(jù)作者的不同可以將名家手稿分為:藝術家手稿(包括畫家、雕塑家的速寫、小稿和音樂家的曲譜等)、作家手稿(著作底稿或修改稿)和名人手稿(含信札)等,一般都具有文獻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果標準寬泛一些的話,也包括他們在書籍頁邊的批注等。
好似傳紙條和讀信;也像古劇中的飛鴿傳書。感覺身邊真的有個人在對你低聲絮語,或感覺十萬火急、迫在眉急……這就是文字手稿、信札的魅力。
——本月才在木心美術館拉開帷幕的大英圖書館珍寶展,就帶來了拜倫、查爾斯·蘭姆、奧斯卡·王爾德以及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珍貴手稿,本次展出的拜倫詩作《愛情與黃金》手稿,可以看到拜倫做了大量修改,筆跡填滿整張紙,并且邊寫邊旋轉(zhuǎn)頁面。通篇均勻的墨色可以推測全詩或為一氣呵成。在手稿中,我們不僅讀懂了詩作,也讀懂了拜倫。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兩份手跡在日本現(xiàn)身,其中一份簡短記載了愛因斯坦的幸福生活理念,也是一鍋濃濃的雞湯。這兩份筆記已由拍賣所“驗明身份”,將于10月24日在耶路撒冷與其他愛因斯坦的信件一同被拍賣。
——10月18日至12月18日在上海壹號美術館舉辦的致敬貝多芬藝術展,數(shù)幅珍貴的貝多芬樂譜與手稿真跡首次在中國亮相。
編輯:楊嵐
關鍵詞:手稿 藝術家 信札 名家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