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騎行22天上學”遭遇的不該是習慣性質疑
臨近9月,很多大學新生拿著錄取通知書,來到夢想中的學府報到。同學們大多乘坐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而來自廣西貴港的小伙子林錦民有點不一般,他騎行22天4000公里到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報到。這一路,他騎行了4300多公里,途經9個省份、兩個直轄市。(8月30日《重慶晨報》)
“騎行22天上學”,原本是一則很正常的報道,只是真實的展現了一個大學生的騎行之旅。但是,這則新聞因為很是火爆,也引發(fā)了一些網友的猜忌。在新聞跟帖里,在各家論壇里,就看到了這樣的話語:是不是太貧窮了買不起車票?是不是說明對困難大學生的救助缺位?是不是有關部門的服務太缺失了以至于大學生寧愿騎車也不愿意坐車?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些無邊的遐想,這些無端的猜忌,都是不加思考的鍵盤俠的隨手一發(fā),是不負責的論調。一看到一些“違反常理”的現象,有人就喜歡聯想,這樣的習慣早就該改改了。“騎行22天上學”和春節(jié)期間的“騎行千里回家”是不同的。春節(jié)期間的“騎行千里回家”,確實是因為人在囧途的困擾,確實是因為一些打工者想節(jié)約路費。但是“騎行22天上學”和這些社會現象一點關系也沒有。
這只不過是個人的一種“另類選擇”而已。從這名大學生的穿戴和騎行的車輛來看,根本就不像是困難學生,網友揣測的家庭貧困應該是不存在的。而如今各地都專門開設了“暑期返校車輛”,為的就是確保學生的如期到校,買不到票和服務不到位的質疑,也能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至于說,票價是不是太高了,我想說的是,如今的票價基本上還是能夠被接受的。從這幾個角度來看,網友的質疑不過是不加思考的胡思亂想。
我倒是從“騎行22天上學”里,看到的是人生的磨礪和選擇。對于這位大學生來說,這就是一場自我選擇的人生歷練。“騎行22天的時間”,磨礪的是他的執(zhí)著,長途的騎行鍛煉的是他的不畏艱險的精神。一路上,他遇上了堵車、修路、扎胎、饑餓、雷雨交加等等,這不就是最好的人生經歷嗎?而且,經過了9個省份、兩個直轄市,也讓他看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感受了祖國的物華天寶,這何嘗不是最好的課堂?
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經歷一些風雨的。但是,究竟選擇什么樣的歷練方式,也是個人的事情。可以叫好卻不需要倡導。畢竟,這樣的出行行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的,也存在安全的風險。
別對“騎行22天上學”胡亂猜想,這不過是一次純粹個人的選擇而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騎行22天上學 質疑 遭遇 習慣性 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