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練好“磨刀”功夫
看武俠小說時,我們總期待大俠的“絕招”。一來“絕招”功法蓋世,威力強勁,讀來過癮;二來“絕招”常常一招制敵,哪怕對方強者如云,也能快速結(jié)束戰(zhàn)斗,效率極高。這種又好又快的“絕招”,不僅是武林中人追求的目標,亦是諸多文人渴求的本領(lǐng)。
常聽一些作家朋友感慨,某某作家乃文章高手,動筆晚,交稿卻從來不遲,且水準穩(wěn)定、質(zhì)量上乘,寫得又好又快。而自己想好主題后立即落筆,啟動很早,卻越寫越慢,越寫越吃力,拿出的作品也未必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不禁感嘆起自身天賦的差距。其實為文之事,雖有天賦之因,但更重后天習(xí)得。況且以我的了解,這些朋友天賦不差,常有佳作,未練成這又好又快的“絕招”,原因還在它處。
不禁想起之前采訪過的一位節(jié)目制作人。在談到節(jié)目錄制的話題時,他說很多制作人一錄節(jié)目就持續(xù)八九個小時甚至更久,且現(xiàn)場狀況頻出。而實際上這些工作量四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差在哪里?就差在前期準備工夫沒做到家。準備工作做得越扎實越充分,節(jié)目錄制就越高效越順暢,所謂的突發(fā)問題就越少。狀況多、耗時久的錄制都差在前面“看不見的”工夫上。
我想這段話或許就是“絕招”的奧秘。我們看到的“又好又快”,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海面下的前期工夫才是撐起這份“又好又快”的根本。落筆前,素材搜集是否細致翔實,謀篇布局是否認真周全,觀點思路是否清晰流暢,都直接影響著行文的效率和成品的質(zhì)量。準備不充分就匆忙下筆,看似啟動早,其實猶如貿(mào)然進入一片只知輪廓的竹林,沒有清晰的路標,不知出林的路徑,進得早,走出難。而準備功課做得足,猶如手持一張坐標明晰的地圖,進林之前已成竹在胸。哪里是林中美景,怎樣出林最快、最省力,一目了然。前期的案頭工作做得越扎實,動筆前就越有底氣,“又好又快”自是水到渠成的結(jié)果。
平日里的知識積淀,對生活細節(jié)的留心觀察,對社會問題的不斷思考,其實也是“看不見”的準備功夫?!跋鹿P如有神”來自“讀書破萬卷”。鮮活生動的好故事,來自于作家真實豐富的生活儲備。文章涌出看似一瞬,但醞釀的過程其實早已開始。古人云“厚積而薄發(fā)”,令人驚艷的薄發(fā),常是之前厚積的功勞。
為文猶如砍柴,不是開工早、灑汗多就一定最“出活兒”。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砍柴”快且多,奧秘就藏在這“磨刀”的功夫里。所以想練好這又好又快的寫作本事,不妨先練好“磨刀”的功夫吧!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功夫 磨刀 絕招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