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大雨遲遲不下,中央氣象臺該背鍋嗎?
雨一直不下,氣氛也不太融洽。
中央氣象臺預告,21日起,受冷渦和低渦天氣系統(tǒng)影響,京津冀地區(qū)將迎今年最強降雨。
雨還沒下,各種“特大狂風暴雨”“強烈雷電覆蓋北京全境”“雷達回波達到無法測量上限”等傳聞已傳遍各大公共平臺。中央氣象臺不得不于21日下午公開澄清。
作為發(fā)布者的中央氣象臺官方微博首先被網友質疑,結果被懟回去了。不過,想想還不到12點,就說等了一天雨,這是有多想被雨露恩澤???
后來,連團中央官方微博也都跟著添亂……
那么,這場暴雨究竟有多大?神秘的“冷渦暴雨”究竟是什么?天氣預報又是怎樣來的呢?
對此,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北京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熊亞軍以及中國氣象局暴雨預報專家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
記者:京津冀將迎來今年以來最強降雨,怎么衡量這個“強”字?就北京而言,這次過程是以對流降水為主還是相對穩(wěn)定的降水為主,與2012年“7.21特大暴雨”相比,有何不同?
熊亞軍:6月21日-24日,京津冀地區(qū)將迎來今年最強降水,其特點是持續(xù)時間長、累積雨量大、影響范圍廣,同時會帶來局地強對流天氣。
對北京而言,整體上將達暴雨量級,累計降水量為60-100毫米,局地累計降水量120-180毫米,最大小時雨強為40-60毫米。今年以來,北京全市降水量僅62毫米,本輪降水很可能超過上半年的降水量,從累計雨量判斷,它的確將是今年以來北京最強的降雨過程。
不過,無論是降水總量還是小時雨強,都不會超過2012年“7.21特大暴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7.21”是由于東移冷渦的影響,過程特點是“降水量大而急”;2016年的“7.20”是黃淮氣旋所致,過程特點“降水平緩,時間長”,而這次降水過程不是單一穩(wěn)定的降水,過程初期對流活動強,中期平緩,后期有所加強。要謹防降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強對流天氣。
記者:什么是冷渦暴雨?冷渦暴雨有什么特點?
孫軍:所謂冷渦,就是在高空旋轉的冷性渦旋系統(tǒng),它的中心溫度比周邊低,因此稱為“冷渦”。與之對應的,像臺風,它的中心溫度比周邊高,就是暖性渦旋。
而冷渦暴雨,就是由高空的冷性渦旋控制下形成的暴雨。這種高空冷性渦旋系統(tǒng)每年春末夏初在我國內蒙古、東北地區(qū)出現頻率很高,經常反復經過或影響這一帶地區(qū)。
以21日開始的這次過程為例,冷渦系統(tǒng)發(fā)源于蒙古高原地區(qū),位置與以往經常出現在內蒙古東北部、東北地區(qū)北部這一位置相比偏南了一些,冷渦向南掉到華北平原這一帶,再配合其他有利氣象條件,就形成了這次比較強的降水。
冷渦暴雨一般分散性強,難預報。冷渦暴雨過程中,由于冷暖空氣對比比較明顯,因此這種天氣表現為降雨局地性強,有時候比較分散的特點。另外,過程表現得非常劇烈,往往伴有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但如果低空低渦系統(tǒng)較強,就像這次過程,也會出現范圍較大的暴雨、大暴雨天氣。
記者:從目前預報看,降雨量和時長是否還有可能改變?預報的不確定性為何?
方翀:總體來看,降雨持續(xù)時間和量級和此前預報相同,但針對局地強對流活動,預報員將通過臨近預報進行滾動更新。降雨預報具有不確定性,一方面來自于預報員對大氣運動的理解和實際大氣運動機理有所偏差,導致數值模式不能百分百“描述”大氣變化,帶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數值預報是很復雜的方程運算,觀測數據哪怕只有很細微的偏差,都會在運算后被放大。因此,預報時效越長,偏差越大。這些因素導致幾天之后的預報和中小尺度雷陣雨的強度和落區(qū)預報變得困難。
熊亞軍:這次降雨過程由低渦和冷渦系統(tǒng)所致。冷渦是指存在于中、高緯度地區(qū),對流層中、上層的冷性的閉合低壓環(huán)流系統(tǒng),其中心溫度明顯低于四周。低渦常指出現于大氣中的氣旋式低壓渦旋。在低渦區(qū)內常伴有較強的上升運動,假如水汽充沛,大氣又呈不穩(wěn)定狀態(tài),則低渦也可能產生暴雨。當前,低渦的位置和強度直接影響此次降雨的落區(qū)和強度。而目前來看,低渦系統(tǒng)的變化仍有不確定性,因此使預報難度增加。
記者:目前有網友說,官方出了兩份聲明,一份稱華北有今年最強降雨,一份說“特大暴雨是謠言”,請問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方翀:從科學的角度說,這兩份聲明并不矛盾。從目前預報來看,這次過程的確是今年以來京津冀地區(qū)最強的降雨過程。但累積降雨量為60至100毫米,在氣象標準上屬于暴雨量級,局地將達120-180毫米,是大暴雨量級。只有日降雨量超過250毫米才稱特大暴雨。目前來看,出現這種量級的可能性較小,所以“特大暴雨”的說法不準確。
熊亞軍:對于預報員來說,降雨量級有嚴格的規(guī)范。但這次過程對流性強,局地會出現雷電、大風、冰雹天氣,會對中小河流、尾礦、水庫等帶來危害,不能因為不是特大暴雨就放松防范。
據中央氣象臺201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4小時晴雨預報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87.3%,溫度24小時預報準確率超過80%,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記者了解到,中國24小時暴雨預報準確率為21.8%。這個準確率在美國的數據為27%。
暴雨預報可謂天氣預報中的老大難,對此,中央氣象臺官方微博曾公開賣萌科普:
一般來說,你們現在獲取的天氣預報,是預報員在數值模式預報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主觀經驗進行調整綜合分析出來的。這個主觀經驗是什么呢?就是過去類似情況下是什么天氣,雨下得大還是???以往這個經驗是靠預報員自己的積累和翻閱歷史資料學習,十分費時費力。而現在得益于大數據處理技術的長足進步,計算機可以幫助預報員完成以往的歷史天氣和模式預報的對比分析,得出改進的天氣預報結果。
簡單舉個例子,比如模式預報A地未來24小時要下40毫米降雨,歷史上A地在同樣時間段內大約出現類似天氣過程38次,平均降雨量在50-60毫米,那么我們最終的預報結果就會決定A地明天要出現暴雨。正是因為這一小步的改變,讓我們去年的暴雨預報準確率有了這么了不起的進步,準確率甚至高于目前最好的模式預報。
記者:冷渦暴雨的天氣預報是如何得來的?
孫軍:在預報上,預報員還是基于數值預報進行,這是天氣預報的基礎。其次,根據冷渦產生降雨的概念模型,結合高低空配置進行進一步判斷。另外,預報員也會同歷史上的相似個例進行對比,做出預報。
冷渦系統(tǒng)是比較大的,直徑大概在500公里以上,因此造成的降水天氣分布面較廣。但影響暴雨出現的低渦尺度就比較小,直徑大約在200公里以內。在這個系統(tǒng)里,冷熱對比比較強,不穩(wěn)定狀態(tài)分布不均勻,降水發(fā)生的觸發(fā)條件分布也不均勻,因此就表現為局地性比較強。盡管華北一大片地區(qū)都可能會有降水,但有可能北京有,天津就沒有,北京大、天津就比較小,甚至北京各區(qū)相差都很大,局地性比較突出。因此,還需要通過衛(wèi)星觀測、雷達觀測等手段,加強預報短時臨近預報。
記者:冷渦暴雨怎么防御?
孫軍:由于冷渦暴雨天氣呈局地性強,分散,降雨落區(qū)很小但對流性強,有時候會出現短時強降水等特點,所以在防御上是比較難的。有時盡管雨量不大,但在極短的時間降下來,致災性也很強。
防御這樣的天氣,首先要在人員、物資上做好準備。6月1日,北京進入汛期,在信息員培訓、物資準備、預警信息發(fā)布和應急影響等方面要做好相應工作。另外,要及時注意氣象部門發(fā)布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凹幢隳闼诘牡貐^(qū)不在降雨預報預警覆蓋范圍,只是在它周邊,但因為這種降雨分散性強,也必須及時關注預報和實況信息。
另外不要隨便聽信網上非正規(guī)渠道來的不實信息。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大雨 中央氣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