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回族媽媽于詠梅和她的漢族孩子們
“孩子們吃早餐啦。”
“老師我們不吃,我們要留著肚子去于媽媽那里吃雞腿,漢堡……”5月6日一早,這樣的對話在銀川市愛馨綜合福利院響起。對于許多孩子來說吃“洋快餐”很平常,可對于福利院里的孩子們來說卻是一種奢望。孩子們口中的“于媽媽”就是銀川市佰客基餐廳的總經(jīng)理于詠梅。從2013年起,“于媽媽”每個月都會請福利院里的孩子們吃漢堡。
給孩子們多一點幸福
可樂、雞翅、漢堡……看著擺滿桌子的美食,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來。“慢點慢點,不夠了還有。”于詠梅一邊把食物端上桌,一邊對孩子們說道。20多名孩子在于詠梅的餐廳里邊吃邊喝熱鬧非凡。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吃完美食還有新衣服、新鞋子等禮物等著他們。“剛開始來的時候,好多孩子很拘謹,坐在椅子上也不敢動手,你要把吃的給到他們手里才行。”經(jīng)過多年的相處,于詠梅對于孩子來說,亦師亦友亦親人。
今年47歲的于詠梅是一名回族婦女,曾在寧夏工會大廈工作,后來下海經(jīng)商慢慢有了幫助他人的想法和能力。2013年她開起了這家“佰客基”快餐店,這些孩子們就成了她的常客。
今年11歲的馬蓉(化名)是福利院的一名漢族女孩,她身上穿的衣服、鞋子、書包都是于詠梅送給她的禮物。她告訴記者,在福利院里有6個都是像她一樣的漢族孩子。
她在日記中寫道,今年五一,于媽媽邀請我們在佰客基吃飯并給我們每個人買了衣服和鞋。
于媽媽說讓我們穿上新衣服去公園玩兒,大家便雀躍著去換衣服,嘰嘰喳喳地像一群小鳥似的。逛完公園后又去看了電影《藍精靈》,機靈古怪的藍色精靈們逗的大家開懷大笑。這是我最開心的一天!
把愛心傳遞下去
“和普通孩子比,他們非常不容易,我想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多接觸社會,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于詠梅說道。做慈善已經(jīng)成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孤兒院的小孩子們,于詠梅還有已經(jīng)上大學的大孩子。
徐曉蕙是寧夏固原的一名貧困生,2014年她考入山東大學后,在于詠梅的幫助下她順利讀到了大四。在發(fā)給于詠梅的一條短信中她這樣寫道:“于媽媽,謝謝你的資助,我即將順利完成學業(yè),我非常感激您,以后我會向您學習,等以后工作我會幫助更多像我這樣的大學生完成學業(yè)。”像徐曉蕙這樣的貧困漢族大學生,于詠梅資助了不下10個。
“3000元也有,5000元也有,一開始我直接給他們錢,后來我覺得這樣對他們不好。”于詠梅介紹道,在給孩子們資助的同時她也在教他們做人的道理。曾經(jīng)也有大學生接受了她的資助后覺得理所應當,有鑒于此她便和孩子們達成一個約定,等畢業(yè)工作后的第三年要償還她資助的費用。“其實,我的本意不是讓他們還錢,也從來沒有問他們要過這筆錢。我是想把這樣的愛心傳遞下去,我會把他們還回來的錢用在下一個孩子身上。”
力所能及幫助更多人
現(xiàn)在,她還會邀請資助的孩子們利用假期來店里打工體驗生活。“一方面讓他們體驗生活增加閱歷,讓他們知道掙錢不容易。另一方面我還會多給他們錢,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給這些錢也不會傷到他們的自尊心。”于詠梅的愛心不僅在孤兒和貧困學生之間傳遞,還輻射到了更多的困難群體。
在于詠梅的餐廳有一面愛心墻,墻上貼滿了紙條,一張紙條就代表可以免費吃一碗面。有一位60多歲的張大爺每天都會來餐廳撕下兩張紙條,吃兩碗愛心面。如今在餐廳里吃愛心飯的老人每天都有20多人,而且這里還是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固定休息點。下一步于詠梅還打算為社區(qū)孤寡老人提供送餐上門等服務。
“我是土生土長的寧夏人,不管是回族還是漢族都是一家人,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我希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于詠梅說道。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回族 媽媽 孩子 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