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伐鼓淵淵 振旅闐闐
養(yǎng)心殿屏風見證康乾盛世
養(yǎng)心殿——清代雍正朝以后的皇帝寢宮,也是皇帝日常政務活動的中心。這里,曾有帝王召對臣工、批閱章奏的勤政勞形,曾有丹青吟詠、潛心禮佛的風雅誠敬,曾有宴饗祈福的天倫之樂;曾見證兩度垂簾聽政的衰亂之象,更聽聞千年帝制的終止音符。
養(yǎng)心殿花梨木寶座、花梨木刻乾隆御制詩文屏風
養(yǎng)心殿寶座———是最后一個專制王朝的權力中樞,其呈現的帝王生活起居的細節(jié)、重大事件、書法繪畫、壽誕婚慶等,都成為歷史研究者追尋的故事。
在古老的紫禁城里,養(yǎng)心殿位于西六宮南、乾清宮西側,雖只是規(guī)模不大的一組宮殿,但在清代歷史中卻十分引人注目。其主要原因是自雍正朝以后,養(yǎng)心殿取代了乾清宮,成為清代皇帝的寢殿。
清代有8位皇帝先后居住在養(yǎng)心殿,以之為紫禁城中主要的生活起居、處理政務的場所,因而,養(yǎng)心殿也成為清代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
養(yǎng)心殿呈“工”字形的平面布局,前殿面闊七楹,后殿面闊五楹,前、后殿以穿堂相連。作為皇帝的日常居所,其殿內的布局陳設及帝王活動等,往往和清代王朝的命運相關聯。
康乾盛世的最終完成人———乾隆皇帝,在養(yǎng)心殿生活起居近64年,留下三希堂、仙樓佛堂等乾隆帝本人專屬的空間,也留下了很多御制匾聯、詩屏等。
其中,養(yǎng)心殿正殿明間寶座后的花梨木乾隆御制詩屏風,堪稱康乾盛世的見證物。
以詩言志
養(yǎng)心殿正殿明間寶座后的御制詩屏風詩文內容為:
西師歸振旅,東陸舒由庚。
執(zhí)徐奉執(zhí)規(guī),持躬凜持盈。
三白兆宿歲,萬幾簡新正。
閑中足養(yǎng)心,而予有所怦。
懷安豈良圖?無逸斯元亨。
自強勵不息,善長時偕行。
落款為“乾隆庚辰新正御題”,鈐雙龍捧乾卦圓形璽和雙龍捧“隆”字方形璽。
這首詩的大意是,西師得勝歸來,東方的中原地區(qū)獲得了新的發(fā)展機遇。龍年伊始,秉持執(zhí)古以規(guī)今、保成守業(yè)的理念。在喜兆豐年的三場大雪和處理繁雜國家政務中迎來了新的一年。方今天下太平,可以在閑靜中養(yǎng)心怡情,但我心里卻有別樣的想法。怎么可以貪圖安逸呢?只有不貪圖安逸、時時自強不息,才能獲得長遠的發(fā)展。
此詩中的“西師”,是指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755-1757年)清朝大軍兩次進軍天山以北,最終平定準噶爾蒙古的叛亂。稱康乾時代為盛世,有許多衡量的標桿,其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康乾時期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涤呵铰悦鞔_地連續(xù)用兵西北的平定準噶爾蒙古的叛亂,既是盛世開疆拓土、實現國家大一統的壯舉之一,也奏出了盛世的強音。
準噶爾是漠西厄魯特蒙古(又稱衛(wèi)拉特蒙古)的四部之一。清初,準噶爾部是四部中最為強悍的一支,其首領噶爾丹約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統一了天山以北的厄魯特各部,建立了統一的王權,稱“博碩克圖汗”。
噶爾丹積極發(fā)展軍事力量,向南征服了天山以南的“回疆”,向西征伐哈薩克、烏孜別克、吉爾吉斯等部族,為揮戈東進、與清朝一爭雌雄積蓄力量。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俄國的支持下,噶爾丹率領3萬驍騎,越過杭愛山,向東進攻喀爾喀蒙古,進而南下威脅內蒙一帶。噶爾丹大軍一時橫掃大漠南北,欲與清朝分庭抗禮。他對康熙帝說:“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笨滴醯鄱聪じ翣柕ぜ捌浞至褎萘Φ木薮笪:Γf:“朕深知此人之勢盛志大,必舍命覬覦中原地方,萬難置之度外?!绷ε疟娮h,決意親征噶爾丹。
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帝3次出塞親征,深入朔漠,于烏蘭布通重創(chuàng)敵軍,于昭莫多再殲其主力。
噶爾丹途窮道盡,飲藥而死。但準噶爾部的威脅并未消除。繼承汗位的噶爾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派兵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突襲西藏,攻占拉薩,殺了拉藏汗,并隨即進兵入侵青海。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蒙古建立的控制西藏和青海的和碩特汗廷瓦解。清政府不得已而開始了“驅準保藏”戰(zhàn)役。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子允禵駐西寧,分三路進軍西藏,歷時二年,方才擊退準噶爾部軍隊。
雍正朝,準噶爾部與清廷依然處于敵對狀態(tài)。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凌繼立。此前叛亂的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兵敗后投奔了準噶爾。
雍正帝認為準噶爾隱匿羅卜藏丹津,必會聯手抗拒清朝,如不立即靖討,勢必侵擾已趨安定的青海和西藏,而此時朝廷政局已經穩(wěn)定,且國庫充盈,正是用兵西北、一舉擊潰準部的大好時機,于是,命川陜總督岳鐘琪為寧遠大將軍,進兵準噶爾。
但是,以為勝券在握的雍正帝君臣勝少敗多,不得已,雍正十二年雙方議和,暫時息兵。
振旅闐闐
乾隆十年(1745年)九月,噶爾丹策凌去世,準噶爾內部各部派勢力為汗位而紛爭、廝殺。最終,策妄阿拉布坦堂弟大策凌敦多布的孫子達瓦齊自立為汗。厄魯特四部之一的杜爾伯特部“三車凌”——策凌、策凌烏巴什、策凌孟克三臺吉,杜爾伯特屬部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等先后降清。準部內亂給了乾隆帝一個平準的天賜良機。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以班第為定北將軍,會同阿睦爾撒納等蒙古部眾,發(fā)兵討伐達瓦齊。兵鋒所指,厄魯特各部紛紛前來歸順。戰(zhàn)爭只歷時3個月,準部即告平定,達瓦齊被擒獲。
乾隆帝施行“眾建以分其力”策略,準備封阿睦爾撒納等人為輝特、和碩特等部的汗。但阿睦爾撒納請求封自己為四部總汗,乾隆帝堅決予以拒絕。于是阿睦爾撒納起兵叛亂。清廷再征準噶爾,歷時二年有余,最終平定準部。阿睦爾撒納出逃,不久死去。
此外,天山南部的“回疆”,其首領大小和卓木兄弟依附阿睦爾撒納叛清。清軍在清剿準部余部的同時,揮師南下,至乾隆二十四年底,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
乾隆帝廢除準部舊制,設置伊犁將軍及都統、參贊大臣等官職,在天山南北筑城駐兵,移民屯田,將天山南北納入清政府的版圖。
清代乾隆皇帝在戰(zhàn)略思想和治國方略上與其父祖是一脈相通的,并最終做到繩其祖武,完成了他們的未竟之功———平準偉業(yè)。
在其晚年所撰的《南巡記》中,乾隆帝總結說:“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一曰南巡。”乾隆帝一生文治武功所在多多,而他僅舉兩端,可見乾隆帝對完成西師平準是何其重視。
站在盛世的乾隆皇帝明白“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道理。西師平準及平回疆功成的次年正月,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新正,乾隆帝寫了上述的《新正養(yǎng)心殿》這首詩,并將詩文刻在養(yǎng)心殿正殿明間的花梨木屏風上。
該詩既是康乾盛世西師平準、固疆拓土的記錄和見證之一,當然也是乾隆帝以之警示自己,提醒自己和后世子孫,不要貪圖安逸,持盈保泰之時更要虔敬、謹慎,莫忘創(chuàng)業(yè)之艱、守業(yè)之難,永遠保持自強不息的心態(tài)方能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這是《詩經》里描寫周天子的軍隊出征,戰(zhàn)勝獫狁之后得勝歸來時的情景。康乾盛世平準的“西師”,同樣“振旅闐闐”———這是盛世象征,也是盛世強音。這一壯舉,就記錄在養(yǎng)心殿的屏風上。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養(yǎng)心殿屏風 康乾盛世